首页金融正文

公募最牛50人强势亮相

作者:路晓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9 15:05:00

摘要:公募最牛50人强势亮相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价值、成长、主题、轮动、灵活配置……当基金总数突破千只大关、当基金营销的噱头不断翻新时,我们观察到,投资者在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选基”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本期,《华夏理财》通过数据论证,以基金经理从业以来执掌过的所有基金的历史回报为基础,用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这一指标,在A股727位基金经理中筛选出50位投资能力切实经过市场证明的公募牛人,试图帮助投资者通过选择正确的人,找到正确的基金。
平均年化收益率超20%
    根据本次“公募最牛50人”榜单结果,50位入围的基金经理创造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20.18%,其中王晓明、潘江、朱少醒三人的年化回报率超过30%,吴剑飞、陈洪、易阳方等15人超过20%。
    某在沪券商研究人士告诉记者:“‘最牛50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结果,颇为超出我的预期;这也说明,优秀的投资人确实有能力创造大幅超越基准、可观的超额收益。”但是,他也指出,“最牛50人”的年化回报较高,也和2005-2007年的大牛市有关,拉高了平均数据。据Wind统计,2005-2007年三年间,沪指累计涨幅超过315%。
平均从业时间超6年
    在从业时间分布上,“最牛50人”的平均从业时间为6.24年。其中,从业时间最短的是景顺长城基金的余广,该基金经理从业时间仅为2年,但创造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6.38%;从业时间最长的是工银瑞信基金的何江旭,该基金经理从业时间为9.25年,创造的年化收益率为15.29%。
    由于在本次统计中,我们剔除了从业时间在2年以下的基金经理,因此或许数据分布特征更具有说明意义。数据显示,在上述“最牛50人”中,从业时间在2-4年的只有6人,在4-6年的有17人,在6-8年的有20人,8年以上的有7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投资业绩和从业经验的正相关性。
股基为主 风格多样
    从“最牛50人”掌舵基金的风格类型来看,偏股型基金占据绝对优势。数据显示,“最牛50人”截至6月12日,共掌舵75只基金(有一人执掌2只或3只的现象)。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合计达到66只,而平衡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保本型基金4个类型合计仅有9只。
    嘉实不久前成立了专注于基金回报研究的研究机构——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人黄一黎分析说: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股基创造良好回报的可能概率超越债基。在榜单中,偏债产品出现较少,和中国债券市场规模仍然比较小有关。
    在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刘亦千看来,目前平均年化收益率较高的基金产品,大多经历过2007年和2009年两次牛市,在这两个年份中,能够把握市场节奏的产品大多取得了超预期的收益。而债券市场在2010年底才开始渐渐发力,所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股票市场。
    而在股基样本中,记者发现,上榜基金的风格并没有显著的统一性。
    鹏华基金程世杰曾对记者表示:“我从来都不喜欢猜趋势、做板块、赌题材、炒概念,这都不是我的能力范围。相反,基于企业基本面,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应该是我们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所在。既然黑马不是随便能挖到的,不如坚持自己熟悉的白马股。”从数据来看,程世杰的风格偏价值,年化收益率达到19.2%。
    景顺长城基金的余广则是成长性蓝筹的代表。他所执掌的基金在历史风格上,则更突出选股且行业配置集中,重点投资机械、金属非金属和地产等行业。余广曾经表示,核心资产配置则通过20-30只个股体现,偏好能够持续保持业绩增长、同时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长期成长股。数据显示,余广的年化投资回报率达16.38%。
    黄一黎分析认为:“这说明从长期来看,任何一种风格的基金都有可能创造好的回报,关键在于基金经理要有出色的完整的投资逻辑。但在具体投资上,我们依然要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选择最适合的基金来构建组合,优化组合投资收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