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破冰”宽带垄断 广电不被业内看好

作者:卢晓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04 22:15:20

摘要:“破冰”宽带垄断 广电不被业内看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停滞已久的三网融合终于要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了。历经研究工作小组、研究专家组和调研小组的相继工作,宽带中国战略终于有了新进展。  

近日有消息称,“宽带中国战略”调研小组已经前往多家广电运营商调研,最快将于6月出台宽带中国的研究报告。更有消息称,即将组建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很可能在年内获得基础网络运营商牌照。 

对与广电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外界对于广电的前途却不甚看好。而目前三足鼎立的宽带竞争,在第四极力量加入后,则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宽带竞争第四极加入 

    基础网络运营资质三分天下的局面似乎正在发生改变,这看起来和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有着直接关系。

工信部近日制定并颁布的《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综合利用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手段,加速网络宽带化进程。 

    即将组建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很有可能在年内拿到基础网络运营商牌照。这将成为基础网络运营的第四极力量。 

广电谋求这块牌照已久。拥有强大内容管控能力的广电一直在谋求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固网。对此次调研与广电可能获取牌照的关系,中广互联分析师熊飞表示,调研与牌照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宽带中国战略离不开广电。“但是广电基础运营资质的取得会因为本次战略规划而更快获取。” 

有消息称牌照获得的时间有可能与国网挂牌时间相结合。 

由工信部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将会在几年时间内对中国的网络进行一场光进铜退,降价提速的改革。这场改革的背后源于用户对宽带竞争垄断格局的不满。 

由移动、联通、电信把持的宽带网络因为速度慢和价格高而广受诟病。去年四季度国内网速仅为1.46Mbps,跟全球平均2.3Mbps的速度相差将近两倍。 

在发改委针对联通、电信垄断的调查尚无定论之时,广电加入到宽带竞争中来,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垄断的局面,尚无定论。 

对于非电信系力量的加入,业界普遍认为对于久未推动的三网融合来说意义重大,但在操作层面却语焉不详。 

三网融合评论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认为,广电获取牌照意味着非电信系的力量加入到宽带网络的竞争中,对三网融合意义重大。 

熊飞也认为,就三网融合现状而言,电信获取牌照最大的意义在于,有线获得了一个能与电信平级的主体。他表示,这对于有线与电信谈判、获取国家层面资源政策支持很有好处。 

广电国有的背景并不能改变目前宽带竞争垄断的局面,这至多是一场国企之间的较量。而曾被业界期盼的民营资本在这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 

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对记者表示,民营资本加入宽带竞争没有前景。他说:“与实力雄厚的三大运营商相比,民营资本在技术、资金、人才积累、管理规范这些方面全无积累和优势,靠什么竞争?” 

下一个铁通?
    尽管广电系人士对于广电加入宽带竞争表现的十分乐观,但业界认为广电加入这场游戏后命运前途未卜的声音不绝于耳。之前铁通等被移动重组的经历,使人们纷纷质疑广电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铁通? 

相较于把持基础网络运营资质已久的三大巨头来说,广电的资质并不被看好。 

经营理念落后,各地网络分散以及运营商各自为政,已是广电多年难改的积习。同时,相较于联通、电信这张整合清晰的庞大固网来说,有线电视网的介入并不会引起多少份额的震动。 

但这并不是说广电毫无优势可言。广电经营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不仅有长期积累下的庞大用户基数,而且广电对内容坚持的可管可控使也使其比互联网更受家庭用户的欢迎。 

    看齐俩,广电庞大的有线电视网络使其并不容易发生像铁通那样的命运。中广互联分析师熊飞认为,未来重组并购有可能发生,但绝不是广电被重组被并购。 

面对三大强劲对手的竞争,广电也不是毫无办法可言。 

一方面,各地广电运营商可以继续采取低价策略,争夺低端客户。另一方面,广电则要跟上互联网电视(OTT)发展趋势,利用宽带进行网内用户的业务运营以及增值服务。 

当宽带中国战略真正将提速降价的宽带铺到个人家里时,各种网络的相互竞争必将引起企业间的一轮混战。而家庭用户正是广电需要维护的核心用户。 

吴纯勇认为,广电目前各个地区的一盘散沙,恰恰是广电发展的一个契机。使其认识到在三网融合过程中自身对于整合各地网络,变革经营理念的重要性。他表示,怎样利用这张网,是广电目前最重要的事。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等部委组成的“宽带中国战略”联合调研组赴江苏、四川等广电运营情况较好的地区进行调研宽带建设和发展情况。这也被业界解读为,或许宽带中国战略会考虑向广电倾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