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的使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云 北京报道
从2011年11月丰田在常熟设立研发中心后,一个对山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摆在面前——到2015年,3年时间丰田将彻底实现混合动力技术本土化。这之中,既要实现关键部件电机和电池,包括逆变器和变速箱的本土化,也要完成材料、零部件供应培养以及本土技术人员的培训。
关于混动技术,丰田已经为此不断研发改进了近12年,但在中国,丰田发誓要在3年内拿下。
“我们动了真格的”,山科忠,这位2月份刚刚赴任丰田技术领域的二号人物,又开始燃烧其当年作为赛车手的激情,苦学中文,穿梭来往于日本及中国的长春、北京、常熟,为其混动技术中国本土化担当其过河卒的使命。
《华夏时报》:丰田在常熟进行的本土化研发,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了,与原先预期2015年有没有什么变化?
山科:我们的目标是争取2015年后半期,先投入小型的混合动力车。我们计划是将一部分混合动力的组件开始在中国生产,目的是通过在中国本土生产零部件,从整体上降低混合动力系统的生产成本。如果快的话,希望在2013年的时候,能够在某个地方开始生产混合动力的系统组件。为此日本总部开始组建了研发团队携手共同推进这项业务。总部为此派来一名非常出色的工程师,作为我的助手。
《华夏时报》:关于混动的核心部件生产时间、地点,能否再透露得详细点。
山科:关于具体生产的地方,实在抱歉,现在还无法透露。但像电机和电池,包括逆变器和变速箱,我们都要国产,但具体到哪一个能更早地国产,我们现在仍在探讨当中。通常来讲,电池可能会早一些。
《华夏时报》:有人对比了一下美国第三代普锐斯在美国的售价大概是18万人民币左右,所以我想问一下山科专务,我们国内的价格是22万多,和美国的价格相比,差距主要是什么呢,是不是国产化的问题?
山科:我觉得还是混合动力车的组件都是从日本引进中国,在中国组装,此外还有通关税金的问题,相应的车辆的成本要比美国高一些。
董长征(丰田中国执行副总):主要是关税,整车关税25%,加上其他的费,到销售时税大概占到价格的35%,如果刨去关税应该比美国便宜。因为美日之间的关税很低。
《华夏时报》:关于普锐斯,是先低价入市吸引消费者,还是等整个市场条件具备相对规模化后,再推动价格回归,丰田打算怎么推动混动技术?
山科:首先我认为,第一步要做的是对一般的消费者进行理解促进活动,让人们了解该车型在环保方面、降低油耗、减少碳排放方面有哪些优势,然后决定买还是不买。我也非常希望会有更亲民的价格,把价格设定在消费者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为更多中国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所接受、购买。
董长征:丰田在中国有三个渠道,雷克萨斯、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一是三个渠道中的结构,丰田中国将来会和研发中心一起来负起责任在中国推广混动技术,三个渠道将集中负责推广各自的产品;二是在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都要做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
《华夏时报》:在常熟的研发中心,日本和中国工程师的比例是多少?
山科:中国工程师大约是三成左右,今后为了能增加工程师,这几天派了20多名工程师去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这是我们派去日本的第三批工程师,前两批中国工程师已经回到国内了。
《华夏时报》:去年本田的仓石对外公开说本田将公布他们的混合动力技术,由各厂商一起来做,丰田有没有计划向业界来分享专利技术,或者说等能够国产电池、电机之后,我们国内的企业能不能采购,一块来利用这个技术。
山科:丰田也向其他的公司提供混合动力技术,比如福特、斯巴鲁、马自达和日产。在知识产权受保护的情况下,我们会把技术提供给其他厂商,如何把他们自己的发动机等其他组件与丰田的技术匹配,需要的不光是技术,还需要我们的工程师提供很大的协助。
董长征:丰田愿意与包括国内的公司合作。但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而是要有合作的基础。我曾经碰见一个尴尬的事,我们在内部推荐技术,我们同事问中国的哪个厂家要?这个技术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需要一起研发,但遗憾的是这种需求在国内的自主品牌上来讲似乎不是那么旺盛。各个厂商之所以能合作,是因为我们的节能方向确实是一致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