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技能康复三位一体 集善助学凌云县特教学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凌云报道
“完善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让我们享受到了教育公平,感受到了社会给予的温暖。”2月24日,在广西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落成典礼上,该校初二学生林康动情地说。
他身后一座蓝白相间的环形楼房,就是全校98名师生的新校舍——集善教学楼,整个改扩建工程投入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助、中央预算资金、凌云县自筹资金共531.82万元。
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广西自治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通力合作下,改扩建后的凌云县特教学校可满足12个班160名残疾学生的学习、康复训练和生活需求,使残疾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的现代化的学校,满足了周边市县残疾儿童长期以来接受专业教育的强烈愿望。
公平与温暖
“我们现在有电脑了,还有漂亮的学习园地。”林康高兴地说。在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每间教室的后墙上都布置有学习园地,上面有学生的受助感言、班级作品、健康常识,教室正前方黑板的右上角印有一面国旗。黑板右侧的墙面上贴有课程表,上面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课外,还有语训、感统、沟通、美工等特殊教育课程。此外学校还建有康复室、美容美发室、家政室等,针对残疾学生的康复和技能培训设施。
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现共有教职工13人,设有聋哑、盲人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5人,其中70人在学校寄宿,因此住宿条件对学生们很重要。记者在210宿舍看到,门口贴着宿舍制度以及6名寄宿学生名单,房间里面有4张上下铺床,阳台的晾衣架上挂有几件衣物,地面铺着乳白色瓷砖,白墙上写有红色的励志标语: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让宽敞整洁的宿舍显得很有朝气。
然而过去的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却是另一番景象。2010年5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下基层调研组在广西调研时了解到,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面临师资短缺、校舍老化等困难,基金会理事会研究决定,专门为凌云县特教学校改扩建工程专项资助100万元并请自治区予以配套财政支持。
自治区委主要领导接见了调研组全体同志,听取了工作汇报,指示自治区教育厅和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和重视,并批示配套401万元资金支持改扩建工程,将凌云县特教学校改扩建为国内一流的残疾人特教学校。
由2010年底国家下拨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401万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助100万元,凌云县自筹30.82万元建设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学校推倒旧房,建成新的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食堂各一栋,校舍原建筑面积为960平方米,现建筑面积为3916平方米,更换和配备了一批教学康复设施,有听力语言康复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心力康复训练仪、进口医用康复慢步台、组合运动康复训练器等,学校教学康复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凌云县特教学校改扩建工程于2011年12月底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可满足12个班160名残疾学生的学习、康复训练和生活要求。不仅在校就读的学生们高兴不已,周边市县残疾儿童也将陆续走进校园,接受教育。
特教模式探索
在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的带领下,“集善工程”项目督导组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他们走进新的校舍,逐层地察看工程和设施配套情况。
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工程”助学行动的项目之一,助学行动的宗旨是向社会募集资金,重点用于资助中西部地区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按照国家规划要求,30万人口以上的县和县级市必须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残疾人学生可以集中在就近的特殊教育学校上学。目前全国有16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还有约100多个县没有特教学校。国家投入17亿元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资金,新建和改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保障条件。
残疾人事业教育为先,如果没有教育支持,残疾人就难以实现就业。据介绍,现在有些残疾人在社区的一些公益岗位上谋得职位,每个月也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这并不是正常就业。”汤小泉认为,要真正让残疾人有尊严地生活与工作,康复、教育和技能培训都很重要,“应该在他们最好的年华,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康复、教育、技能培训这三者都要健全。康复、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应一起抓,这样才能让特教学生顺利就业,正常融入社会。”
汤小泉认为,残疾人教育应该是知识教育、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三者结合为一体。身体功能有障碍的孩子可以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学习技能,一边康复训练,三者的结合,将是特教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模式。
具体来说,为了培养残疾人学生的就业能力,特教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教授文化知识,还得带着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和技能训练。在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生要学习陶艺、绘画、美术、缝纫等技能,甚至将来还可以学习钟表、计算机修理等高级技能,这样,特教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才能够有所选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获得工作岗位。
随班就读也是我国特殊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外,有些国家并没有建设很多特教学校,而是在普通学校中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如果残疾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有障碍、有困难,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他们的收获要比在特教学校多,身处的环境也更好。
汤小泉认为下一步要在正常学校里解决残疾孩子随班就读的问题,这需要提高特教教师的服务水平,提高特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特殊教育管理,同时还要让健全学校的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进行特殊关爱,让他们自信地与健全孩子一起学习和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