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国家财政收入“三分之一进社保”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两会报道
中国税负比重高不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结构性减税的提法,在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讨论。在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别,委员们纷纷就中国税负到底重不重、为什么中国人普遍感觉压力大等问题发表看法。有委员甚至质疑,为何财政收入增幅十多年来一直远高于GDP增幅,掀起不小的漩涡。
国家税务总局原局长许善达委员表示,从政府公开的三项预算计算而来的数字,中国税负比重为35%左右。虽然这个税负水平比福利国家小得多,也低于美国、日本等国普遍40%的宏观税负水平,但在发展中国家里面,中国的税负还是较高的。他认为,中国存在一定减税空间。
经济界别另一位明星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认为,我国总体税负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只是税制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与前述二位有官方背景的委员态度谨慎相比,来自企业的委员态度则大胆得多。曾经因为发表“房地产公司税负太高”而引起较大争议的——北京兆泰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穆麒茹委员说,目前其所在房地产企业承担的税负水平在60%-70%,她认为降至50%是可以承受的。她认为,在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情况下,大幅度减税迎来执行的好时机。
在两会期间喊出大幅减税的委员中,还包括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他甚至建议直接免除小额纳税人的负担,他提供的数据显示,小额纳税人所交税额占国家税收总收入比重只有千分之几。“征收成本极高,收上来的钱少。”
经济界别第34组的李德水委员6日的发问,将这一话题引向高潮。他向列席旁听的财政部官员发问,为何财政收入连续10多年一直远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这一问题也在人民大会堂上的记者会上被抛给国税总局局长谢旭人。
谢旭人对二者增幅不匹配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一是计算方式的原因,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是以现价计算的,而GDP是以不变价计算的。如果按照现价计算,去年我国GDP的增幅应该是17.4%,这一增幅与财政收入增幅基本接近。二是税基增速,三是进口环节税收大幅度增长,四是预算外资金纳入到预算管理。
列席旁听的财政部官员的解释与谢旭人完全相同。李德水简言反驳,即使计算口径一样差距依然很大,税基变化不能是连续十多年。显然李委员没有接受这一解释。
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接近,为何中国人普通感觉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央行原副行长苏宁委员纠正说,事实上,发达国家民众对税负的感受也很强烈。许善达委员也持同样观点,他引述巴菲特的话说,其公司员工就感叹税收负担很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系统还有较大差距,这可能是我们感觉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在7日下午发言中,许善达委员建议,国有经营性资本收益的相当一部分应用于充填社保基金,降低企业和个人承担的社保缴纳额。许认为,当前国有经营性资本的收益并未形成全民共享的机制,政府应该强化执行,让这部分收益由全民分享。“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国家财政总收入中,三分之一份额应该用于社保。”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