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家长之痛

作者:陈锋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17 22:35:56

摘要:家长之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北京报道

   “北京市所有市重点级别的初中校基本都有坑班或潜在坑班。”培训机构清华园教育学校副校长闻风给坑班归纳了苦、痛、哀、怨、怒、惊、哭、喜等十大表情,生动地描绘了坑班的特征。
    闻风说,想进名校,必须苦学奥数、英语,孩子辛苦,家长心痛。家长也不想让孩子受罪,但不受罪如何跟人竞争?政府经常发文叫停坑班,而坑班的队伍仍然浩浩荡荡。多数孩子最后还是当了分母:孩子哭、大人哭,能笑到最后的人,太少太少。
    海淀区的刘女士是少数幸运者之一,儿子龙龙(化名)现在已经进入知名的西城区外国语学校。一年前,她也为儿子的小升初犯愁过。令人欣喜的是,龙龙从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管乐学习,培养了其在小号上的特长。虽然没有考取任何证书,但其小号水准受到管乐团老师的认可。
    2011年3月,正值小升初关键时期,西外管乐队的老师给她来电,称看中龙龙在小号方面的特长,希望家长选择西外。虽然西外与人大附中、八中等顶尖学校存在不小差距,但也属知名学校,而且离家近,她欣然点头答应。
    刘女士说,即便确定了提前招录,儿子也被要求报名参加了西外的文化补习班,即所谓的坑班。学校方面称,只有坑班的孩子才能被录取。“上这个班其实就是走一个形式,这在北京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凡要想进某学校,必须进这个学校对应的坑班,这已成固定的操作流程。”刘女士说,龙龙进坑班交的钱不多,一学期800元。而坑班的非特长生,报班费为1300元。并非坑班的特长生就一定能进入目标学校,龙龙一位管乐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因为文化成绩较差,最终未能留下。
    对于当前的坑班现象,刘女士感触颇多。在龙龙未被确定进入西外之前,她多次受邀去听民办机构的小升初问题讲座。在她看来,那些民办教育机构老师非常会忽悠,他们介绍的一些小升初内幕会让家长如坠云中,其透露的潜规则让一无所知的家长非常紧张。再加上他们多宣称与名校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大多数家长都会心动而报名参加坑班。
    2011年春节前,跟随刘女士一起听课的两位家长,当场就报了一个5天的短期班,报名费1000多元。春节后,教育机构的老师又给两位家长打电话,希望家长赶紧报名参加一个有机会被某一流中学点招的坑班。一位在海淀实验中学任教的老师朋友告诉她,这些机构的话不值得信,最终两位家长才放弃。
    据介绍,这些机构的一般操作是,宣称拥有某名校点招名额,家长可以自行参加考试,但何时考试的信息却只有特定机构知道,由他们通知坑班的孩子。一些机构更有鼻子有眼地宣称,每年都会有部分学员进入顶级名校。这些宣传材料是真是假,外人无从得知。事实上,很多被俗称为“粪坑”的机构,都是通过这种方式骗钱。
    在身边发生众多坑班故事后,刘女士总结道,受市场经济冲击,很多学校已经陷入追求金钱的泥沼。
    一位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在西外的坑班学习,因成绩处于中游未能卡位成功,家长只好通过打点,被海淀某实验中学录取。即使这样,他也得重新报名参加这所学校的坑班,报名费一千多。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所学校领导对家长说,如果想入校,必须在6月份提前向学校交2.5万元,而且不开收据,不退还,家长还得保密,交了钱保证能入校上学。家长们质疑,既然都确定录取了,为何还要让孩子参加坑班?
    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位李姓女生一直在上某名校的坑班,既有推优资格,也有舞蹈特长,在六年级毕业前,却似乎没有能挤入目标校的迹象。学生家长很着急,最终托关系找到该目标校领导,交了3万元好处费,确定了入学名额。颇具喜剧效果的一幕出现了,其后的坑班学习课上,老师多次在班上提及,李姓女生在这次坑班测试中成绩很好。“我孩子回家就念叨这事,还纳闷这位老师犯什么病了,为什么总提这事?后来我告诉他,因为这位女生通过不正常途径被录取了,为了遮掩,便拿测试说事。事实上,坑班的测试成绩很少对外公布,只有老师和学校知道。”
    这位家长不平地表示,按理,能被推优的学生,已经是比较优秀的了,既然挤不上,只能用名额招满来解释。既然名额招满,就插不进去了。但在金钱面前,学校操作空间倏然开阔。“现在的学校啊,都不干正事,乱得很,有关部门真得好好整顿整顿了。”这位家长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