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男人帮》需要大智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湘鹏 北京报道
国产电视剧从银屏里射出某种力量,类似于某种精神锉刀,让你大脑如墙皮一样一块块掉落。那些电视信号具有一种忧伤的甜蜜:大波妹、女演员、女学生、二奶像苍蝇一样围绕着男主角。中国男演员身上普遍有思想家附体,阐释这个说明那个,在床上说,在路上说,边吃边说,又在床上说,又在路上说。中国女演员身上则有两种元素混搭,一个是近年狂飙直上的萌,一个是无耻,或许这些搭配包含着某些艺术成分?或许这就是某种艺术的全部,无耻而萌的美女给男人留下了展示智力的空间,同时给导演留下了展示智力的空间,给编剧留下了展示智力的空间,最后给观众挖了坑,“如果人民退化成被动的受众……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尼尔·波兹曼)不就是娱乐至死嘛?
这个世界讨厌死了
尽管我们在谈《男人帮》,我还是希望你没有看过《男人帮》,但你要是像我一样看了,我得说,哥们儿,我同情你。你是那么无助无奈,这些年看宫廷剧、谍战剧和穿越剧还不够,迫近2012年了,还得应付这种假装深刻,漫天意淫的老男人帮。你看的没错,两个大叔,戴着空眼镜框子的孙红雷把自己弄成了伪娘,大眼黄磊成了他的闺蜜,女孩像零式轰炸机一样往这两个伪娘身上撞。是不是很过瘾?你在家里,女孩跑进来和你暧昧;你在街上,女孩跟你搭讪;你上个厕所,女孩都要靠着你试高跟鞋。你也不能工作,你一写剧本,女演员就想潜规则你了,你一教书,女学生就要和你玩恋父。你去朋友那儿躲?不行,人家毁你朋友。把名字换成朋友的?也不行,人家还毁你朋友。这辈子你最看重的就是朋友。这还不是最惨的定义,最惨的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朋友的女友才是你的真爱。对于21世纪穿得跟粽子一样的中国老男人来说,这个世界真是讨厌死了!干吗就不能让人太太平平地拥有一段真正的爱呢?
哥们儿,你在家看着这场都市时尚爱情剧,银屏之隔的另一个世界,你是否产生了代入感?那些美女嗡嗡嘤嘤,是不是有一种富二代的感觉?
你哭了。
没有啊!你说,哪有代入感啊?这次他们说的依旧不是人话。
那是一群外星大哥,他们傻了吧唧、装腔作势、开好车、喝好酒、住高层、留胡须、说哲学、泡女人,在貌似东方明珠下的广场上散步,在貌似金茂大厦对面喝茶。他们时尚地晃着,不做这个,也不做那个,因为使他们忧伤的是处理不完的漂亮女孩。你不住地抹眼泪,替他们烦恼,为什么不来真实世界过两天呢?
你妈叫你回家看电视
然而,这样的电视剧具有不可拒绝的魔力。不论它是什么,只要你拍了,而且花点精力在地方台造势——生米煮成熟饭,它就能被广泛接受。人们似乎像吸鸦片一样,习惯性地吸食着电视机。国产电视剧不在于反映现实,也不在于讲述故事,也不在于教育群众,而在于制造现象本身。就像《忐忑》、芙蓉姐姐、还珠格格、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一样,其本身是一股能量,然而人们却从未认识到这种现象。
只有一位熬不住的美国人,某一天决定停看中国电视剧,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是因为在这些剧本中,我没感觉到任何试图通过写作参与社会的诚意。”他刚来中国时,以为找到了一个电视的天堂——整天都是功夫戏。但他的电视梦很快就破灭了。“我想得到娱乐,但我也想节目告诉我,身为21世纪的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没有一个制作精良的节目,能反映人们情感上的复杂性。”“也许是我期望过高,但在中国度过的4年多时间里,我很少发现电视剧和电影有我所想表达的那种洞察力。”
国产电视剧没文化,这不是个问题,而是个不动摇的路线。但中国电视剧观众却不能一概而论,人们已经在这股无法逆转的电视剧浪潮中获得了斗争的智慧。
我打电话给朋友,希望对这种现象加以研究:
观众A(女,人力资源经理):最近周围的人都在看《步步惊心》,我不看完全无法和周围人融合,于是有空闲就看了几集……
观众B(男,书店老板):说那么多,再烂的剧拍出来照样有人看,只要有人看就会继续拍,只要有人拍就会有人看,其实就是围观。
观众C(女,杂志编辑):家里电视基本不开了,确实没有吸引人的东西,偶尔打开只是为了温温热,免得坏了。百十来天还是要看一次《新闻联播》的。
观众D(男,邻居,出租车司机):观看这些垃圾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无比的满足感,因为他们边看往往还能自豪地预言出下一步剧情,这会让他们很难得地觉得自己很聪明。
在大家的启发下,最后我也开始发现《男人帮》的一个好处:这片子能让我妈不为我的婚姻发愁,老人家想吧,我也是个撰稿人啊,身边女孩浪打浪似的……她老人家笑了,那大城市的生活,不一样!我擦,原来国产电视剧有大智慧啊!
那个美国人走了。我们还在这里,上班下班,干了一天活,最终可以歪在沙发上看《男人帮》了。有时候你的心脏会突然像针扎了一样痛,你以为那是工作累的,因此需要电视剧来按摩一下。然而其实它是赫胥黎曾警告我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日复一日,你也已经忘掉了那个美国人最后的一句话:我们也许进了家门,但我们不知道住的地方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