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支持平板显示产业 长虹等离子先机隐现
摘要:国家战略支持平板显示产业 长虹等离子先机隐现
随着新型平板显示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委及地方不断出台政策给予扶持,而长虹等离子作为国内拥有核心技术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制造的生产线,得到了重点扶持。
长期以来,我国平板显示行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关键部件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缺屏短板明显,占整机利润达到70%的显示屏长期依赖整体进口和技术引进,谈判和议价能力低,受制于人,一直为人诟病,但很难有企业跨出自主发展的第一步。
长虹率先投资面板,进军等离子之路注定充满了争议和坎坷。2004年启动规划以来,长虹等离子的长期巨额投资在业界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最近,一个利好让投资者等到了苦盼已久的甘霖。最新消息显示,长虹等离子项目的现金流即将为正,这是项目盈利的重要信号。
与此同时,如今各大整机厂商也加紧布局上游显示产业,与长虹等离子的交流和对接不在少数;在绵阳等地,正形成一种以长虹等离子项目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可以说,其经济及战略价值正在逐步体现。
长虹等离子七年磨一剑,正率先跨入平板显示产业的春天。
艰难却慎重的抉择
长虹为什么选择等离子?与董事长赵勇有着密切的关联。2000年,赵勇到三星参观了等离子生产线,当时平板产业还没有形成对CRT的取代性浪潮,但建设等离子的念头就这样被埋在了心里。
2004年赵勇回到长虹以后,开始坚定不移地推动这项事业。希望借此可以“让长虹这头大象起舞”。
“关键部件、关键器件面板占到整个彩电电视机成本的60%到80%,缺芯少屏的中国企业如果不掌控关键部件,也很难做好。”四川长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有这样的感慨。
虽然是国内率先进入平板显示上游的整机厂商,可这样的选择在当时执行起来却布满荆棘。长虹公司新兴产业集团董事长巫英坚告诉记者,长虹是做电视,我们在看显示屏平板显示的时候,首先关心的是画质、视角、动态清晰度以及大屏幕和眼睛的观看舒适度这几个方面;从这些角度看,等离子的优越性赢得了电视人的偏爱。
另一方面,长虹作为内地二线城市的一个股份制企业,地方的经济实力有限,很难像沿海企业或者北京的企业那样,得到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在整个全产业链布局方面以及在资金、优惠政策、各项发展环境上面的条件,只能且必须立足于自身。“我们发展等离子显示屏,走了一条非常困难的道路。”巫英坚坦言。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长虹当时对等离子的投入和对LCD的投入有过一个测算,最后选择建设等离子生产线。同样尺寸的液晶生产线,液晶的投资需要200亿,可以说液晶的投资是等离子的5倍以上。
而第三个原因是基于成本,在等离子模组的成本结构中,屏材料约占40%,线路和结构的成本是占60%。“我们认为,在线路的结构上,国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和材料配套厂。这也是我们选择等离子的第三个原因。”巫英坚说。
自2004年启动规划后,2006年长虹以约1亿美元间接收购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Orion PDP)公司75%的股份,成为其300多项专利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主人,填补了国内等离子空白。2007年3月,长虹正式开工建设等离子屏项目,并于 2010年1月正式导入量产,2011年,42寸以上高清、全高清3D等离子显示屏全面量产,综合良品率超过90%,单日良品率超过95%。
巫英坚介绍,目前等离子电视已经成为长虹最大的差异化产品,成为长虹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曾经的艰辛今日终于被证明值得。
盈利拐点出现
长虹等离子屏的产品规划涵盖42寸、50寸、64寸至85寸。虽然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支持甚至快于产品的升级,但该项目的盈利问题仍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长虹PDP事业部财务总监欧阳正开表示,所有做屏的产业在固定资产投入的摊销期以内,都面临着巨大的摊销压力;虹欧公司目前正处于固定资产投入的摊销期,所以暂时未有盈利,这是产业发展计划内的情况。随着等离子的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和产业供应链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等离子的经营状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长虹等离子屏项目今年将达到110万片,已经基本实现产品边际贡献的平衡。等离子屏项目今年的目标就是实现边际贡献扭转,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向这方面靠拢的趋势非常明显。到今年底,等离子屏项目将实现现金流为正。”欧阳正开介绍道,“预计明年等离子屏会超过160万片,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将进一步摊薄成本,并加速供应链的本土化,加速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和采购的溢价能力。”
长虹表示,等离子屏项目将在今年实现现金流为正;明年将进入减亏之年。
7月15日,长虹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称,预计201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在 22,000万元 至 25,000万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0%- 515%。
家电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长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0%- 515%,原因有三方面:一,公司主营业务销售规模增长较快,预计同比增幅在20%以上;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高端产品销售占比明显提升,有效改善了公司盈利能力;三,持续加强资产有效性管理,资产周转及使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同比大幅下降。
欧阳正开认为,现在等离子电视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明显有所回暖,现在很多消费者因为等离子在画质和动态显示上的独有优势,以及对眼睛的保护作用等,而选择了大尺寸的等离子,这对长虹来说是拓展等离子产业的好时机。
据奥维咨询预测,2011年,平板电视国内零售量将达到4106万台,其中液晶电视国内零售量将达到3816万台,而等离子电视市场的零售规模有望突破290万台,行业成长率超过31%,而同期液晶电视的增长率只有14%。这将是5年来国内等离子电视的行业增长率首次超过液晶电视。
另一方面,各企业越来越看好等离子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在行业里,等离子的毛利率约是LED的至少两倍以上。在众多名牌家电企业争相重新进入等离子产业之际,已经成为国内行业龙头的长虹面临的是市场和行业带来的大好契机。
支持转型高端制造
四川长虹公司总经理刘体斌告诉记者,长虹多年来所奋斗的是两个权力,一个是在市场上有没有话语权,一个是产品有没有独特的定义权。长虹的发展既是规模的发展也是价值的发展,是价值和规模的双增长。
以等离子项目为基础,再结合长虹智能终端的关键核心器件保障,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预计到2013年,电视产业营收计划同比增长20%。
而单纯在平板显示方面,长虹集团去年底确立了7个产业集团(多媒体产业集团、家用电器产业集团、服务产业集团、军工产业集团、海外产业集团、新兴产业集团、零部件产业集团,外加一个绵阳区域服务中心)和3个直属事业部(长虹置业、长虹佳华和国虹通讯)的组织架构。
其中,新兴产业集团被定义为加快等离子产品的降本进度;OLED产业将探索、确定后续发展模式和方向的独立产业集团。
而伴随着电视的智能化、3D化趋势,等离子的产能和技术支撑为长虹提供了强有力的根基。“等离子是长虹电视差异化于同行的独有竞争力。”林茂祥指出。
而现在3D电视的迅速普及,显然就是赵勇需要的机会。据悉,等离子是自发光的器件,响应速度非常快,因为其显示原理,不存在液晶显示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拖尾问题,为显示3D画面提供了较佳的平台。长虹PDP事业部副部长沈一楠告诉记者,因为等离子在实现3D技术方面几乎没有成本增加,目前长虹等离子屏已经全部升级为3D产品,3D已经作为长虹等离子的标准配置。
长虹PDP事业部研发中心主任王鹏年表示,对于液晶实现3D技术的巨大成本增加,等离子将在市场上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技术角度来讲,液晶实现3D显示所增加的成本,至少是等离子的5倍以上。
“等离子凭借高发光效率、超精细显示、自然色完全保真、节能及大屏幕等技术优势,具有的高清晰、快速响应、多视角、低视觉疲劳等独有优势,已经成为智能电视、3D电视的最佳载体。目前3D电视占行业整体销量已超过30%,我们一定会在3D市场的契机下,扩大等离子的差异化优势,充分发挥等离子的差异化竞争力。”长虹公司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表示。
多部委政策重点扶持
从去年开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都开始有意识地推动等离子产业链国产化步伐。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第9号令,正式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推动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予以了进一步的明确支持。
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三部委又公布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目录》提及包括45个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其中进一步明确了鼓励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显示器件制造。这是继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明确推动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后,再次将鼓励该行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而在《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的年收入2600亿的目标中,也提出要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等7大产业集群,其中重点壮大等离子体显示(PDP)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面板、等离子(PDP)电视机、3D 电视机等超过10亿元的产品16个。扶持壮大四川长虹等重点企业。
本月最新出台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新型显示的发展要求。特别指出要实现关键原材料和显示屏的国产化,形成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超千亿,促进我国显示产业升级转型。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近三年建设,以长虹为龙头的绵阳等离子产业集群已成型,包括生产银电极材料、荧光粉材料、氧化镁保护膜材料、滤光膜等配套产品的企业不断向长虹靠拢。目前绵阳正以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为核心,建设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实现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艺设备的国产化和基础技术研究的本土化。
长虹新兴产业集团董事长巫英坚告诉记者,目前,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四川长虹已经有23家企业在玻璃粉、荧光粉等九大关键原材料领域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其中荧光粉已经部分的进入了量产配套,还有很多材料进入了测试和小批量生产。而这九大材料配套,就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在模组零部件方面,四川长虹已经与20多个厂家在专用IC、滤光膜、电源、金属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启动了合作开发,目标是90%以上本土开发、本土化配套。在功率电阻方面,正在配套研发驱动IC、逻辑控制IC等,已与19个厂家就35种设备开展合作。同时,四川长虹还建立了有32家会员单位参与的技术创新,与其中的9家科研院所开展了首批的基础技术合作。
“配套产业链的建设不仅为长虹等离子竞争力的打造发挥着作用,而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据巫英坚介绍,目前配套企业在绵阳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投资。绵阳正以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为核心,建设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实现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艺设备的国产化和基础技术研究的本土化。文/陈宏宇
长期以来,我国平板显示行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关键部件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缺屏短板明显,占整机利润达到70%的显示屏长期依赖整体进口和技术引进,谈判和议价能力低,受制于人,一直为人诟病,但很难有企业跨出自主发展的第一步。
长虹率先投资面板,进军等离子之路注定充满了争议和坎坷。2004年启动规划以来,长虹等离子的长期巨额投资在业界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最近,一个利好让投资者等到了苦盼已久的甘霖。最新消息显示,长虹等离子项目的现金流即将为正,这是项目盈利的重要信号。
与此同时,如今各大整机厂商也加紧布局上游显示产业,与长虹等离子的交流和对接不在少数;在绵阳等地,正形成一种以长虹等离子项目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可以说,其经济及战略价值正在逐步体现。
长虹等离子七年磨一剑,正率先跨入平板显示产业的春天。
艰难却慎重的抉择
长虹为什么选择等离子?与董事长赵勇有着密切的关联。2000年,赵勇到三星参观了等离子生产线,当时平板产业还没有形成对CRT的取代性浪潮,但建设等离子的念头就这样被埋在了心里。
2004年赵勇回到长虹以后,开始坚定不移地推动这项事业。希望借此可以“让长虹这头大象起舞”。
“关键部件、关键器件面板占到整个彩电电视机成本的60%到80%,缺芯少屏的中国企业如果不掌控关键部件,也很难做好。”四川长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有这样的感慨。
虽然是国内率先进入平板显示上游的整机厂商,可这样的选择在当时执行起来却布满荆棘。长虹公司新兴产业集团董事长巫英坚告诉记者,长虹是做电视,我们在看显示屏平板显示的时候,首先关心的是画质、视角、动态清晰度以及大屏幕和眼睛的观看舒适度这几个方面;从这些角度看,等离子的优越性赢得了电视人的偏爱。
另一方面,长虹作为内地二线城市的一个股份制企业,地方的经济实力有限,很难像沿海企业或者北京的企业那样,得到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在整个全产业链布局方面以及在资金、优惠政策、各项发展环境上面的条件,只能且必须立足于自身。“我们发展等离子显示屏,走了一条非常困难的道路。”巫英坚坦言。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长虹当时对等离子的投入和对LCD的投入有过一个测算,最后选择建设等离子生产线。同样尺寸的液晶生产线,液晶的投资需要200亿,可以说液晶的投资是等离子的5倍以上。
而第三个原因是基于成本,在等离子模组的成本结构中,屏材料约占40%,线路和结构的成本是占60%。“我们认为,在线路的结构上,国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和材料配套厂。这也是我们选择等离子的第三个原因。”巫英坚说。
自2004年启动规划后,2006年长虹以约1亿美元间接收购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Orion PDP)公司75%的股份,成为其300多项专利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主人,填补了国内等离子空白。2007年3月,长虹正式开工建设等离子屏项目,并于 2010年1月正式导入量产,2011年,42寸以上高清、全高清3D等离子显示屏全面量产,综合良品率超过90%,单日良品率超过95%。
巫英坚介绍,目前等离子电视已经成为长虹最大的差异化产品,成为长虹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曾经的艰辛今日终于被证明值得。
盈利拐点出现
长虹等离子屏的产品规划涵盖42寸、50寸、64寸至85寸。虽然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支持甚至快于产品的升级,但该项目的盈利问题仍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长虹PDP事业部财务总监欧阳正开表示,所有做屏的产业在固定资产投入的摊销期以内,都面临着巨大的摊销压力;虹欧公司目前正处于固定资产投入的摊销期,所以暂时未有盈利,这是产业发展计划内的情况。随着等离子的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和产业供应链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等离子的经营状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长虹等离子屏项目今年将达到110万片,已经基本实现产品边际贡献的平衡。等离子屏项目今年的目标就是实现边际贡献扭转,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向这方面靠拢的趋势非常明显。到今年底,等离子屏项目将实现现金流为正。”欧阳正开介绍道,“预计明年等离子屏会超过160万片,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将进一步摊薄成本,并加速供应链的本土化,加速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和采购的溢价能力。”
长虹表示,等离子屏项目将在今年实现现金流为正;明年将进入减亏之年。
7月15日,长虹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称,预计201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在 22,000万元 至 25,000万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0%- 515%。
家电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长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0%- 515%,原因有三方面:一,公司主营业务销售规模增长较快,预计同比增幅在20%以上;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高端产品销售占比明显提升,有效改善了公司盈利能力;三,持续加强资产有效性管理,资产周转及使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同比大幅下降。
欧阳正开认为,现在等离子电视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明显有所回暖,现在很多消费者因为等离子在画质和动态显示上的独有优势,以及对眼睛的保护作用等,而选择了大尺寸的等离子,这对长虹来说是拓展等离子产业的好时机。
据奥维咨询预测,2011年,平板电视国内零售量将达到4106万台,其中液晶电视国内零售量将达到3816万台,而等离子电视市场的零售规模有望突破290万台,行业成长率超过31%,而同期液晶电视的增长率只有14%。这将是5年来国内等离子电视的行业增长率首次超过液晶电视。
另一方面,各企业越来越看好等离子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在行业里,等离子的毛利率约是LED的至少两倍以上。在众多名牌家电企业争相重新进入等离子产业之际,已经成为国内行业龙头的长虹面临的是市场和行业带来的大好契机。
支持转型高端制造
四川长虹公司总经理刘体斌告诉记者,长虹多年来所奋斗的是两个权力,一个是在市场上有没有话语权,一个是产品有没有独特的定义权。长虹的发展既是规模的发展也是价值的发展,是价值和规模的双增长。
以等离子项目为基础,再结合长虹智能终端的关键核心器件保障,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预计到2013年,电视产业营收计划同比增长20%。
而单纯在平板显示方面,长虹集团去年底确立了7个产业集团(多媒体产业集团、家用电器产业集团、服务产业集团、军工产业集团、海外产业集团、新兴产业集团、零部件产业集团,外加一个绵阳区域服务中心)和3个直属事业部(长虹置业、长虹佳华和国虹通讯)的组织架构。
其中,新兴产业集团被定义为加快等离子产品的降本进度;OLED产业将探索、确定后续发展模式和方向的独立产业集团。
而伴随着电视的智能化、3D化趋势,等离子的产能和技术支撑为长虹提供了强有力的根基。“等离子是长虹电视差异化于同行的独有竞争力。”林茂祥指出。
而现在3D电视的迅速普及,显然就是赵勇需要的机会。据悉,等离子是自发光的器件,响应速度非常快,因为其显示原理,不存在液晶显示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拖尾问题,为显示3D画面提供了较佳的平台。长虹PDP事业部副部长沈一楠告诉记者,因为等离子在实现3D技术方面几乎没有成本增加,目前长虹等离子屏已经全部升级为3D产品,3D已经作为长虹等离子的标准配置。
长虹PDP事业部研发中心主任王鹏年表示,对于液晶实现3D技术的巨大成本增加,等离子将在市场上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技术角度来讲,液晶实现3D显示所增加的成本,至少是等离子的5倍以上。
“等离子凭借高发光效率、超精细显示、自然色完全保真、节能及大屏幕等技术优势,具有的高清晰、快速响应、多视角、低视觉疲劳等独有优势,已经成为智能电视、3D电视的最佳载体。目前3D电视占行业整体销量已超过30%,我们一定会在3D市场的契机下,扩大等离子的差异化优势,充分发挥等离子的差异化竞争力。”长虹公司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表示。
多部委政策重点扶持
从去年开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都开始有意识地推动等离子产业链国产化步伐。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第9号令,正式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推动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予以了进一步的明确支持。
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三部委又公布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目录》提及包括45个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其中进一步明确了鼓励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显示器件制造。这是继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明确推动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后,再次将鼓励该行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而在《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的年收入2600亿的目标中,也提出要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等7大产业集群,其中重点壮大等离子体显示(PDP)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面板、等离子(PDP)电视机、3D 电视机等超过10亿元的产品16个。扶持壮大四川长虹等重点企业。
本月最新出台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新型显示的发展要求。特别指出要实现关键原材料和显示屏的国产化,形成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超千亿,促进我国显示产业升级转型。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近三年建设,以长虹为龙头的绵阳等离子产业集群已成型,包括生产银电极材料、荧光粉材料、氧化镁保护膜材料、滤光膜等配套产品的企业不断向长虹靠拢。目前绵阳正以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为核心,建设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实现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艺设备的国产化和基础技术研究的本土化。
长虹新兴产业集团董事长巫英坚告诉记者,目前,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四川长虹已经有23家企业在玻璃粉、荧光粉等九大关键原材料领域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其中荧光粉已经部分的进入了量产配套,还有很多材料进入了测试和小批量生产。而这九大材料配套,就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在模组零部件方面,四川长虹已经与20多个厂家在专用IC、滤光膜、电源、金属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启动了合作开发,目标是90%以上本土开发、本土化配套。在功率电阻方面,正在配套研发驱动IC、逻辑控制IC等,已与19个厂家就35种设备开展合作。同时,四川长虹还建立了有32家会员单位参与的技术创新,与其中的9家科研院所开展了首批的基础技术合作。
“配套产业链的建设不仅为长虹等离子竞争力的打造发挥着作用,而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据巫英坚介绍,目前配套企业在绵阳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投资。绵阳正以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为核心,建设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实现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艺设备的国产化和基础技术研究的本土化。文/陈宏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