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的“省钱”招降分红补资本闯海外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正在热映的《建党伟业》中,一句“中国银行本票”引出了中国银行的悠久经营历史,2012年,中国银行也将迎来自己的百年行庆。
从2006年7月5日成功完成A+H股发行上市至今的5年,在时间长廊中一晃而过,似乎与中国银行百年历史相比不足挂齿,但正是这5年,中行发生质的飞跃,成为资产总额超10万亿元,跻身于世界主要银行之列。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目前,中国银行的资本是充足的。在国内商业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格局下,如果中行还需要向市场融通资金的话,那么我们一定选择好的时间窗口和方式,并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进一步优化资本机构。2010年和2011年,中国银行分别进行了1000亿的股权融资和320亿的次级债融资。
曾经在海外机构利润率占比达到99.8%的中国银行,面对国内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逐步扩大海外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地开拓国内市场。
内生以补资本
在国内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中国银行,却在2009年的信贷盛宴中抢占了较多的国内市场,新增贷款达到了1.61万亿元。
特殊问题特殊对待,李礼辉认为,在2009年,国家经济处于特殊的阶段,需要更多的信贷投入的时候,中行可以比较快的决策速度完成信贷审批。在2008年之前,中国银行的信贷增长是比较稳健的。
在风险控制能够支撑信贷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在高速地消耗着中国银行的资本。
在2010年中国银行进行了1000亿元的股权再融资,进行核心资本补充。而在2011年,又进行了320亿的次级债融资,进行附属资本补充。
关键还在于内生力量,中行还采取适当降低分红比例等措施补充资本。中国银行财务管理部总经理肖伟介绍说,我们将更加重视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也注重内生的资本补充方式,而内生行的资本补充也正是银监会所倡导的。
肖伟分析道,在2010年,中国银行的税后利润达到1000多亿元,分红的比例为40%,那么我们就有600亿的资金进行核心资本补充。
信贷的高速增长,未来也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不良贷款是否会产生一轮新高?
李礼辉则认为,目前证明,中行在2009年发放的贷款到现在为止,总体上或者是大多数质量是良好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中行也做了一些压力测试,即使未来宏观经济形势有进一步的变化,根据中行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不良率会略有提升,但应该会控制在一个良好区间。”李礼辉进一步解释说。
国内海外双轨齐高速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银行业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在经营好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的步伐也未停下。
中行却在海外有着众多的机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众多的海外机构曾经长期是中行经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2000年,海外机构营业收入在集团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41.0%。
在市场传闻中行有意竞购英国莱斯银行的600家网点时,李礼辉则表示,目前,中行并没有这方面的并购计划,我们也会审慎地考虑和选择并购的机构。在进一步扩大全球布局时,我们更多考虑以增设分支机构、增设分行为主,来拓展中行的海外机构。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银行海外机构总资产达到了3515亿元,比上市前增长了145%,海外机构网点达到了984个。
在海外机构高速发展的同时,中行也在不断地拓展国内市场,发展人民币业务。在中行的年报中显示,2010年,境内机构营业收入在集团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80.15%,税后利润占比为78.24%。
在中行发展大企业客户的同时,也不断地遵循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要求,中关村分行负责人说道,在近两年的发展中,该行授信的小微企业达到了409家,总贷款额度将近200亿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