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股市的“三部曲”
汇添富亚澳优势精选基金经理 王致人
伴随美国标普指数创下新高,亚洲股市总体延续了多头格局。然而亚股的波动却远不如表面那样稳中有升,主要还是缘于诸多“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首先是澳大利亚昆士兰洪灾,省内铁路、港口与煤坑局部瘫痪造成焦煤减产3000万吨;接着是发生在中东、北非的动乱,由一开始的埃及、突尼斯蔓延至巴林、也门等,造成利比亚内战与北约联军空袭,国际原油价格应声大涨20%,由于利比亚原油主要出口南欧,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与美国西德州原油甚至出现10美元以上的价差;最后是3月中旬日本东北地区遭受地震、海啸与核灾的三重打击,日经指数在灾后连续两个交易日暴跌16%,作为核燃料的铀在很短的时间国际价格暴跌26%。
天灾虽不可预见,但人祸却有迹可循。去年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等普遍都有30%-50%涨幅。中东、北非虽盛产石油、天然气,但44%的粮食仰赖进口,国际粮食价格暴涨造成穷人民不聊生,加上各国青年人口占比多在50%以上,青年失业率高达30%更强化了动乱的根源,中东、北非的紧张局势一时难以解决,而百元油价似乎也成为“新常态”。理论上,油价上涨加重了一般家庭负担并抑制可选消费开支,对股市来说偏负面,但近期全球市场的优异表现说明高油价虽有地缘政治等供给面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需求面持续好转,间接印证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
展望未来,由于名义通胀率连续4个月高于2%的目标,欧洲央行终于打响G3经济体加息的第一枪,但难言是货币紧缩政策的开始。日本今年若能把握灾后重建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困扰日本经济的长期通缩或可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因祸得福。反观国内自去年10月以来已经历4次加息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1-3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7%,说明部分撤出房市资金已投入实体经济,全年GDP增长可望维持在9%以上。目前中国粮食库存消费比高达40%,远高于联合国17%-18%的警戒线,全年通胀率虽未必能完成4%以内的调控目标,但相比金砖四国中俄罗斯、印度的9%与巴西的6%仍旧低很多,在经济高增长、通胀可控的前提下,对下半年国内股市表现仍可乐观看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