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老兵新传 再下一城
■寇建东
纵然绝口不提做“全球汽车老大”,但大众中国电动车战略提速、西亚特借上海车展初涉中国、追加110亿欧元在华投资……接二连三被披露出来的消息,还是让中国市场成为大众鏖战全球的急先锋。
联袂登场
“西亚特总裁已经表示,要在某一个时间把西亚特带到中国来发展。所以,这次我们也邀请他来参加上海车展。”在不久前特意赶到中国参加大众汽车学院开幕仪式的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Christian Klingler,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了西亚特将要入华的消息。
面对Christian Klingler发出的邀请,西亚特董事长James Muir颇为受用:“迅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带给我们很大的发展机遇。我相信SEAT(西亚特)的到来将满足中国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倘若算上首次在中国市场正式亮相的西亚特,大众这次把自己旗下的所有乘用车品牌悉数带到了上海滩。其中,E5馆将展示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和西亚特品牌,N5馆则汇聚了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三大豪华车品牌。
不过,相比新一代甲壳虫的全球首发和超豪华品牌布加迪的首度参展,西亚特的到来似乎更为业界所关注。
早在三四年前,业内便曾传出西亚特将入华的消息。在2008年6月一汽大众奥迪全数字工厂启动典礼上,时任西亚特董事长的施密特在与一汽高层交流时便曾表示,西亚特已着手在中国华南地区进行市场调研,而一旦入华,“华南地区将是首选市场。”
时隔3年,西亚特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其前景又将如何?
“(市场)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尤其重视汽车的动力性和操控性,先进技术和精湛工艺已成为他们在选购汽车时关心的重点。同时,汽车的设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西亚特董事长James Muir显然是有备而来,“从这些我们共有的因素看,西亚特必将为中国汽车市场注入新鲜血液。而独特的品牌形象也将有助于我们在中国早日确立市场地位。”
对志在领跑全球汽车市场的大众来说,西亚特的复苏最值得信赖的市场便是中国。虽然2011年中国车市增速回落,但长期利好仍是业界的共识。以地中海风情为设计元素的西亚特或许能成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有益补充。
电动车提速
事实上,西亚特入华只是若干大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不断引进新车、扩大在华投资……而其中,大众中国电动车战略的骤然提速已让大众汽车在国内新能源车领域占得了先机。
4月6日,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前两个星期,大众汽车在北京的电动车示范车队迎来了一位极不寻常的驾驶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在向两名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游客介绍了高尔夫电动车的技术与驾驶方式后,这位汽车电气专家亲自当起了司机,驾驶高尔夫电动车畅游国家博物馆沿线风景。
电动车示范车队由12辆纯电动高尔夫组成,作为大众中国电动车战略的一部分,这支率先在北京投入示范运行的特殊车队在今年还将出现在国内其他7个城市。按照大众中国电动车战略,至2013年,电动高尔夫将在国内投产,紧随其后的还有电动朗逸和电动宝来。
“大众汽车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他们喜欢而且买得起的电动车。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能够通过示范车队体验大众电动车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此时的倪凯铭不仅是一名驾驶员,更像一名称职的大众电动车讲解员。
成本及标准是所有电动车生产企业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但大众缘何敢明确国产化时间表,并希望到2018年在中国市场电动车年销量超过10万辆?
答案是尽快融入本土市场,而大众模块化战略的实施也将有利于降低成本。
“电动高尔夫目前在欧洲研发,但是电动朗逸和电动宝来是在中国研发的。”倪凯铭表示,大众电动车的研发是在模块化战略指导下进行的,通过模块化战略,很多核心技术或者部件获得相互适应性。“有一些核心模块是在中国合资企业里面研发出来的,这对大家都是有利的。”
通过联手在中国的两个合作伙伴,大众至少可以在纯电动车车型开发、生产及部分零部件总成方面省下不少费用。而一旦最为关键的电池成本达到大众的预期,“我们有能力再设计一款全新的适合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倪凯铭的这句话似乎在提醒竞争对手——步步为营的大众,要在电动车领域后来居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