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五菱:胜算三线市场
■李邈
上汽通用五菱(以下简称SGMW)的首款自主车型宝骏630距离上市的日期越来越近。
从发布旗下全新品牌宝骏,到宝骏首款车型宝骏630于柳州下线,经过近一年的渠道招商、品牌初期推广等工作,SGMW预计在今年年中将宝骏630正式推向市场。作为上汽的自主品牌“三驾马车”之一和通用与上汽合作的在华四大品牌之一,宝骏的战略意图已显露无遗。区别于其他自主研发的本土车型,宝骏国际化研发团队和通用全球技术的运用无疑令其未来在二三线城市竞争中占尽优势。
作为SGMW乘用车项目的“头彩”,宝骏在本次上海车展中的首次亮相意义重大,SGMW副总经理袁智军表示:“借助上海车展的影响力将吸引到更多的潜在买家。”
迎来开门红
按照计划,今年依然将面临产能受限的SGMW将销售目标定为130万辆,这一数字比去年销量增加了7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一季度SGMW再次位列国内前十位乘用车生产企业榜首,累计销售33.48万辆。
实际上,取得这一成绩并不容易。在今年购置税、购车补贴、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退出后,今年国内车市面临严峻挑战,一季度国内汽车各细分市场增速普遍走低,微车市场更是产销同比下滑了8.21%和5.6%。
“微车享受以上三种政策的叠加优惠,利好政策的撤销,市场产生观望情绪,微车销量下降也是一种必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对《华夏时报》说。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SGMW依然显示出了良好的成长性。“看公司的一季度经营指标,产销量同比去年略增,市场占有率上升近3个百分点,前两年市场井喷期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今年市场下滑,但公司市场占有率上升。”袁智军说。
自2002年成立以来,SGMW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一度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2%,但随着竞争者愈加增多,该公司实际上过去两年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对此,袁智军认为一个行业快速发展肯定会吸引不同的新进入者,SGMW的策略是,一方面通过竞争优化市场格局,同时“采取一些措施,保持稳定增长的市场占有率”。
去年9月,五菱宏光的上市被看做是SGMW谋变的缩影,定位为SGMW首款紧凑型商务车的五菱宏光自去年9月全国上市以来仅半年时间,目前五菱宏光单月销量已超过1.5万辆。“如果不是产能问题,这个成绩还会提升。”SGMW公关部钱惟锦说。
立足渠道优势
对于SGMW而言,五菱宏光的“跨界”之举实际上是一种过渡,即从微车向乘用车市场的过渡,五菱宏光的热销,更加大了股东方以及SGMW对旗下首款乘用车的期望值。
由于股权关系,SGMW可以充分整合上汽、通用的优势资源,在集团内部,宝骏630被称为“站在巨人肩膀上出发”。与此同时,SGMW并未简单照搬通用的成熟技术,而是采取了“选择性吸收”的策略。
“现在国内轿车自主开发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自主开发一个汽车需要分为四大块:一是造型设计,二是车身,三是底盘,四是制造。造型设计目前是工业很薄弱的一块,包括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很欠缺的,开发的时候我们也会到通用寻求资源。”袁智军称。
一方面整合股东资源,一方面SGMW也与国内众多高校成为战略同盟,为宝骏630的自主研发提供支持。
显然,这款被SGMW定位为“国际品质亲民车”的宝骏630,尽力迎合中国人的大众审美,颇为运动流畅的外观设计,并未过分强调个性,这让这款车的设计并没有明显短板。“我们希望被更多的潜在买家接受。”SGMW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强调。
“从去年发布宝骏品牌,到去年年底下线,再到今年年中上市,这都是实质性行动,在推广新品牌和新产品过程当中,我们不可能太过于着急,公司有计划培育这个品牌,让客户能够有效地接受,这是我们目前的策略。”袁智军说。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宝骏630下线时,宝骏的品牌宣传就已经拉开序幕。同期进行的渠道招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出于对宝骏品牌的信心,宝骏品牌国内首批经销商的数量从130家增加至150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宝骏品牌致力于二三线市场的品牌策略,首批宝骏经销商中的多数成员,仍从SGMW国内近1400家的微车经销商中筛选。此前,外界颇为统一的观点是,SGMW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遍及全国的渠道优势,这次SGMW希望将这种优势延续至乘用车项目中。“我们今年宝骏的销售目标是2万辆。”杨杰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