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内外兼修 固守多品牌战略
■李邈
从“大而全”到“少而精”,自两年前奇瑞推出多品牌战略以来,经过“精耕2010”年度战略,今年奇瑞开始将既定战略变得更富实际,也更为立体。一方面,奇瑞收编威麟事业部,把威麟回归至奇瑞销售公司运营;另一方面,亟待提高盈利能力的奇瑞与斯巴鲁的合资项目也逐渐浮出水面。
“宁可跌落销量前十名外,也要实现战略。”2011上海车展前,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放出狠话。
内部瘦身
凭借QQ热销建立起的知名度,信心倍增的奇瑞决定捅破车型局促的“天花板”。由此,从2009年开始,奇瑞便祭出了“多品牌战略”,力求开拓多个细分市场。去年8月,奇瑞将该战略再度升级,同时推出威麟、开瑞、旗云、动力总成四大事业部,这也被业界看做奇瑞求变的深入。其中开瑞主打微车市场,瑞麟和威麟则布局精品路线。
打开奇瑞的官方网站,会发现目前的四大车系中奇瑞品牌共有16款车、瑞麟旗下有4款车、威麟共6款车、开瑞为7款车,全部算上共有33款之多。
不过,由于多数车型上市时间较短,仍处于市场培育期,奇瑞的多品牌战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奇瑞品牌旗下的车型仍然是其最为倚重的销量来源。数据显示,2010年瑞虎、风云、旗云、QQ系列车型累计销量为52.5万辆,约占奇瑞汽车当年总销量的77%。“这也是威麟回归的原因。”奇瑞内部人士说,“收编后,奇瑞的执行力将更趋统一。”
在整合国内资源的同时,奇瑞也在谋求海外市场的破局。2010年,奇瑞出口91986辆,同比增长93.2%;2011年,奇瑞预计实现出口累计50万辆,将连续8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
目前奇瑞已在俄罗斯、伊朗、乌克兰、埃及、马来西亚、印尼、乌拉圭等15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12个工厂,此外还有4个在建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5年的埃及DME组装工厂目前已成为拥有4条焊装生产线,年产能达到3.5万辆的大型企业,产能占整个埃及汽车市场年产能的12%,并在当地实现了45%的零部件国产化率。
而在巴西,奇瑞拥有更加宏伟的计划。奇瑞巴西项目位于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项目由奇瑞独资建设,总体规划为最终建成奇瑞巴西工业园。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美元。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1.34亿美元,建成5万辆/年产能的工厂,计划于2013年建成投产;二期追加投资至4亿美元,实现15万辆/年的产能,并将根据市场和工厂的经营状况,将中国境内优秀供应商引入奇瑞巴西工业园内,为奇瑞和其他整车制造商产品配套。
谋求合资
显然,动辄数亿美金的花销让倚重中低端车型的奇瑞颇为吃紧,而借助成立合资公司谋求更丰厚的利润,也就成了顺其自然之举。尽管还未对外公布,但据奇瑞内部人士称,奇瑞与斯巴鲁成立合资公司一事已经谈妥,如果不是因日本地震,此事早已被正式公布。
一直以来,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始终占据国内汽车市场主导地位,不仅销量领先,利润率更令自主品牌无法比肩。“对于国内车企而言,成立合资公司就等于捡了一个金元宝。”汽车专家苏晖表示。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奇瑞便曾动过合资的念头。2007年夏天,奇瑞与美国量子公司达成合资协议,双方计划生产高端车型。两年后,随着投资额度的变化,双方股比也由55∶45调整为50∶50。
尽管投资巨大,但由于美国量子公司系以色列集团旗下的美国子公司,受金融危机以及股比调整的影响,奇瑞量子公司正式投产日期至今仍然一拖再拖。除此之外,奇瑞还曾与克莱斯勒、菲亚特有过深度沟通,但最终均无疾而终。
不过,无论是奇瑞还是斯巴鲁在官方层面仍以沉默回应新闻界的试探。“当下我们的重点是上海车展。”
通过内外体系的整合,奇瑞希望外界加深对其多品牌战略的了解。在此次上海车展中,奇瑞将携26款整车、5大动力总成和1款四驱系统参展。其中共有3款车型为全球首发,分别为新东方之子、奇瑞E5、旗云5。
2010年,奇瑞共销售汽车68.2万辆,同比增长36.3%,但今年目标仅锁定在80万辆,同比预期增长17.3%。奇瑞正一步步谨慎地实现着自己的战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