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PE为“新三板”疯狂

作者:唐君燕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25 21:39:49

摘要:PE为“新三板”疯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如果说2010年因为创业板的造富效应出现的全民PE风潮让人咋舌不已的话,那么,2011年借着新三板扩容试点的预期,PE/VC呈现出愈演愈烈的高热,则比2010年更让人“看不懂”。
    尽管对创业板的暴富效应,公众各方质疑不断。但质疑归质疑,依然有PE/VC各显神通,自在地游走于暴富和高风险的边际。
    作为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资源“孵化器”与“蓄水池”的新三板,正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成为目前投资界的下一个狩猎目标。
非理性疯狂
    3月21日清科研究发布报告指出,新三板扩容将为国家级高新区、中介及VC/PE机构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一个项目总是多家机构碰上,价格上越抬越高,今年PE的价格竞争比去年又高20%-30%。”达晨创投上海公司投资副总监叶先友表示,今年整个PE比去年还要疯狂,竞争更为激烈。
    道杰资本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合伙人俞铁成则很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们报10倍PE都不好意思,还经常被企业家嘲笑,这个价格还好意思说出来……”俞坦承,现在这个时点,对于明年报材料的项目,按照2011年预计净利润15倍估值已经很普遍。“要价格低只能往早期走,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早期估值也已经发疯,只有非互联网的早期项目现在还可以和企业家心平气和地谈谈。”
    此番疯狂表象背后,暗合着各路投资资金对新三板的财富预期。事实上,2011年伊始,在试点扩容消息的刺激下,“新三板”市场就出现了一轮井喷增资潮。北京时代、九恒星、凯英信业等7家公司发布了关于定向增资的公告。而据Wind统计显示,从2006年“新三板”开板到2010年底五年时间仅有11家挂牌公司完成增发。
    “眼下的PRE-IPO市场已经沦为赤裸裸的寻租场所和赌场。”道杰资本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合伙人俞铁成表示,目前国内PE已经成为拼关系的行业,“对于2年内要报材料的项目,PE们可以按照15倍到20倍动态市盈率来投资,而说服项目方接受投资的重要理由就是自己和证监会、发改委等核心部门的关系。”
    “各大机构在各省设立代表处分公司,一个PE搞到几百人规模,不是狂热是什么?怎么保证投资后有效地帮助被投资企业成长?一个基金合伙人如果担任几十个公司董事光开董事会就时间不够,更不用谈所谓增值服务。”
闻风已动
    “今年我们准备针对新三板的项目方及投资方的需求成立一个独立的新三板小组。”上海展银投资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印小伟告诉记者,公司将有针对性地给一些没有办法在创业板退出的PE,提供通过新三板的平台去物色,寻找到合适退出方式的机会。“我们已将中国36个省市的纳税企业进行梳理、分类、整理,对于已经获得PE投资和即将获得PE投资,以及准备引进PE的企业,建立一个数据库。”据印小伟介绍,展银的这个数据库,未来要达到通过非常便捷方式,就能快速查到哪些企业可以、适合于新三板。“这样有效减少目前大量PE盲目招人,通过人海战术找项目的做法,以后要想寻找主板或创业板或新三板的企业,只要通过展银投资公司的数据库都可以快速查找到。”
    “新三板对我们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把利器。”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合资投行,由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国联证券联合创办的华英证券相关负责人对即将推出的新三板充满期待。尽管去年底才获批筹建,但注册地在苏南无锡的华英证券对参与新三板却一点不含糊。华英证券筹备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对新三板业务的态度是“很愿意推进”。
    记者了解到,目前仅在江苏开展新三板业务的券商就有无锡国联、南京证券、宏源证券、金元证券、华泰证券、申银万国、东吴证券等。各路券商都在省内各个园区内物色满足条件的潜力企业,做好新三板挂牌的项目储备。
    无锡国联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无锡高新区很可能跻身首批扩容园区队列,因此,作为本土券商,无锡国联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发展机会。据悉,无锡国联证券在2011年初拿到了新三板业务的主办券商资格之后,就针对新三板建立了专门的一级部门“三板业务部”,配套了专业的业务人员开拓新三板业务工作。
    对于目前热炒新三板概念的态势,华英证券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券商,需要有更为战略性的眼光:要摒弃单纯片面追求挂牌企业数量而不重视企业质量的现象。新三板实行主办券商的终身督导制度,挂牌企业的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将对券商的工作有长期的影响,所以保证推荐企业的质量在券商今后的工作中至关重要。
    华融兴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汤浩指出,“从投资界的角度出发,当然希望开放,但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来看,监管将成为重大的课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