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风波迫银行自曝违约内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房贷风波” 在北京、广州、深圳、山东等地纷纷上演。许多贷款人原本在年前已经和有关银行签署了8.5折优惠的个人房贷合同,但年后因为央行上调基准利率,不少银行毁约。
3月2日,记者在采访多家银行人士过程中,了解到此轮风波中股份制银行是“重灾区”。而目前银监会的一纸政令,也让很多已与银行抗争多时的个人房贷客户看到了希望。
纠纷多是股份制银行
3月1日上午,高先生气愤地向北京银监局连发了5次投诉深圳发展银行的传真。
据高先生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其原本于春节前就已经与深发展方面签署完80万个人房贷协议并获批,但一个月期限已过,高先生的贷款却被不断拖延,深发展方面称贷款额度很紧张,银行没钱没法放款,同时告诉高先生,如果他能接受目前1.0的基准利率就可以马上放款,这意味着高先生将不得不多支付20万元的利息,高先生很难接受,但与深发展多次调解未果。
“买的房子早已过户了,房贷迟迟不放,违反了与卖房方约定的支付房款的期限,现在已经开始支付违约金了。但是银行还是不放款。我无法向银行这种违约行为妥协,只好向监管部门申诉。”高先生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此类“房贷风波”在北京、广州、深圳、山东等地纷纷上演,而且这些违约行为多集中在股份制银行。
北京一家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手上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客户,年前工行等四大银行个人房贷已经收紧,8.5折优惠已经很难拿到,而深发展、交通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则比较容易做贷款,所以一般会把做个人房贷的客户推荐到这些银行。而这些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年底为了拉业绩,就批准了大量的8.5折优惠的个人房贷合同。
京展担保一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一般贷款人和银行面签合格后,很快会发放批贷函或批贷通知,但从批贷到放贷期间一般需要近1个月。春节后正是政策变动的密集期,所以年前批贷的合同才会在这个期间出现状况。因年后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加上政府再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信贷也进一步收紧,年后贷款额度确实偏紧。
银行人士称不违约就亏了
对于“房贷风波”,接到投诉最多的深发展内部人士则向记者深表无奈:“加息后,之前批贷单位放贷的合同就出现亏损了。”
据上述人士介绍,春节前已经批贷的个人房贷合同,因为春节前后信贷额度都比较紧张,所以放贷较慢,春节后加息,银行以前执行的政策遭遇新政策变动,放款未完成的合同要按新合同计算,这样如果客户不能接受加息后的贷款政策,银行之前批贷的合同就会出现亏损。
“而且银行批贷的个人房贷合同中,写明了如果遭遇重大政策变化,合同将根据新政策适当调整。”上述深发展人士称。
不过申诉人之一的高先生认为,原本其元旦前就申请好了贷款,并取得了批贷函,里面清楚写明贷款利率和8.5折优惠折扣,突然加息,银行没理由让个人再按照加息以后的利率来执行,因为这样优惠的取消给贷款客户造成的将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利息差。
“现在政策并未明确取消首套房利率8.5折优惠,所以银行反悔和重大政策调整无关。银行没有理由以此为借口单方面要求更改合同条款。”高先生认为,客户经理告诉自己信贷额度紧张银行没钱一拖再拖不放款,但同时又告诉自己只要接受1.0的基准利率就可以马上放款,这显然并非银行缺钱,一味拖延放款明显是违约行为。
据记者了解,确实有部分银行客户经理以提供房贷利率优惠为条件,要求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办信用卡或者收取所谓贷款管理费。
银监局施压银行
3月2日, 银监会明确指出,相关银监局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履行房贷合同,严厉查处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捆绑销售、乱收费、虚假承诺等违规行为。
但“房贷风波”是否能息事宁人却未能得知。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深圳、北京等地银监局确实在给部分违约银行施加压力。
近日,深圳的数十名购房者将此事反映给当地银监局。深圳银监局表示说,银行要灵活调度资金,要尽快安排此前受理的符合贷款条件的购房贷款需求,特别是首套房贷款需求。
3月1日下午,记者陪同高先生等多位贷款人前往北京银监局。同行的刘先生和肖小姐也是在春节前与深发展签署了8.5折优惠的个人房贷协议,但银行迟迟不放款。刘先生因为售房方急于用钱无法回旋,一个月的付款期限过后,刘先生只好先向银行方面妥协,接受了1.0的基准利率才拿到贷款。肖小姐的批贷函则在去年11月就下发了,但事隔数月,肖小姐仍未拿到贷款。
北京银监局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不过据高先生等人向记者反映,北京银监局当时并未对此表态,只是表示会根据申诉人的申诉材料解决问题。
不过,3月1日上午连续向北京银监局发了5次申诉传真的高先生,在当天下午收到了银行的贷款。
“我们好几个客户已经无奈接受了银行调整利率才能放款的要求,因为售房一方着急要钱,贷款客户也是迫于无奈。目前银监会下发了通知,可能一直不妥协的那部分客户的问题能够按照之前的约定拿到贷款。但已经无奈先接受了银行要求的客户必然不会善罢甘休,银监会将监管银行处理这部分人的问题。”山东济南一家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记者发稿,刘先生仍然在向北京银监局申诉,但已经无奈妥协的他是否能经过抗争拿回20万的利率差额?他还在继续等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