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个税起征点今年有望提高

作者:作者为空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2-28 08:45:35

摘要: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论及房价、收入、物价、医改等民生热点问题。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上午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温家宝强调,“十二五”期间,要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是温家宝总理连续第三年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全程直播。

  9时整,访谈正式开始。温家宝首先向广大网友问好。他说,如果说第一次和网友在线交流感到有点紧张,第二次感到十分珍惜,那么这次感到责任重大。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要恪尽职守,和人民一道克服困难,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网友提出的问题大多聚焦在民生热点问题上,温家宝坦诚作答。

  抑制房价有信心

  有网友提问,政府为了降房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老百姓感觉房价一直坚挺。“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我想问,抑制房价,总理,您还有信心吗?”

  温家宝表示,“我还有信心。如果我没有信心,不去努力,那就是失职。我不仅要做这样的表态,而且要付出实际行动。”

  温家宝称,“这件事情真难啊。有人说我灰心了,其实我没有灰心。”

  他说,从去年到今年,一共先后出台了三次调控措施。三次调控措施越来越有力,越来针对性越强。“我们现在懂得了要把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控制住,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要使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一是必须增加有效供给。今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今后五年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二是下决心抑制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需求。三是主要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防止捂盘惜售、圈地不用。

  他还表示,“在这里我也想说一点对房地产商的话,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提高个税起征点

  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温总理表示,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这是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

  有网友称:“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每月收入也就2300多元,刚好过了个税起征点,我认为起征点太低了,现在工薪阶层成了中国纳税大户,这不公平,应该收入多的多纳税、收入少的少纳税甚至不交税,希望政府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温家宝表示,“你方才提到的问题我非常理解,而且我明确地告诉你,这已经列入国务院的议事日程,星期三就讨论。我们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国务院讨论决定以后,将报人大批准。这条措施出来以后,会使整个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受益,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我以为是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这是我们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

  在回答网友关于稳定物价问题时,温家宝说,物价影响国家发展,关系群众生活。党和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当前,一要控制货币流动性;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三要搞好流通;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落实这些措施,就一定能够管理好通胀预期。

  一位网友提出了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温家宝说,农民工进城后生活上存在许多困难,但是最为关心的还是孩子上学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两手”:一手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另一手是保证农民工孩子上学尤其是接受义务教育不因户口受到影响。要让农村的孩子不管是留在家里还是随父母到城市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两年内基本解决看病难

  网友表示,目前医疗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很多企业职工和农民的医保报销比例较低,得了大病,即便有医保,仍无力承担余下的医疗费。

  温家宝称:“为了提高医保的参保标准,今年政府将加大投入,使参保标准城乡都达到200元,就是政府投入达到200元。这样,报销的比例根据政策的范围可以达到70%。如果再用两年的时间,我们医保的参保标准达到农村300块钱,那么报销的比例就可以接近80%—90%,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这点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我们绝不让社会上有一个人疾病而得不到治疗,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领导人财产应公开

  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温总理说,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应该实行政府领导人财产公开制度。

  温家宝表示:“我确实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说如果物价上涨同贪污腐败现象联系在一起,足可以引起人民的不满,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应该实行政府领导人财产公开制度。但是我们现在先走第一步,那就是要如实申报个人收入、财产状况、家庭主要成员包括子女的从业情况,并且接受审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腐败。”

  上午11时,在线交流结束。从提前一天发出预告消息到访谈结束,网友共发来提出问题的帖子超过40万个,通过手机平台接收的手机用户留言11万多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