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冲动难减能源大省最难刹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开平 广东报道
高速飞行的GDP增长目标,终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有了不同声音。
审阅了各地上报的GDP增长目标后,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1月6日指责:“多数省份把十二五GDP增速目标定得过高,没有冷静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
尽管官方还未公布国家十二五GDP增长目标,但整体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普遍预测会在7%-7.5%之间。但由于GDP仍是地方政府短期政绩考核主要指标,具体执行起来,很可能会遭遇“明调暗保”的怪圈。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少数发展较早较快地区愿意放慢GDP增长速度,主动考虑经济转型外,诸如天津、重庆、内蒙古、山西等大多数地方上报的目标依然“高烧”。
不仅如此,即便在主动调低增长目标的省市,本报记者依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如广东全省目标下调的同时,大多数下辖市的GDP目标却是上升的。
越往下越难调低
东部较发达地区已经尝到了依靠能源、资源、廉价劳动力粗放型发展的苦果。
记者调查看到,近年来搅得东部省市经济“不安稳”的用工短缺、生产成本飞涨、企业内迁、污染等问题,开始在客观层面上敲响警钟,深圳、东莞、上海曾创造的GDP奇迹戛然而止,“难以为继”被主政者常挂在嘴边。
“东部省市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很明显,特别是广东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金融危机对他们的GDP增速影响很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对本报记者说。
据悉,保持了20多年GDP增速达20%的东莞,在2009年遭遇当头一棒,当年GDP增长只有5.3%,几乎全国垫底。
类似“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升级还未带来收获,新的经济增长点缺失成为多地的“阵痛”。北京和上海也开始黯然神伤,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增幅分别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和第四。
伤得越深也越警醒。最近,广东、上海纷纷调低十二五GDP增幅目标为8%以上和8%,北京尽管没有公布量化目标,但调低趋势很明显。
然而,要压下GDP冲动却任重道远。
据本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09年广东GDP为3.9082万亿元,广州、深圳、佛山就占了2.2082万亿元,占到了56.5%。占据广东GDP半边天的这三个市十二五GDP目标增幅分别为11%以上和10%,远高于广东省目标。
“广东其他市的目标也比省里的目标高出不少,地方政府GDP冲动对经济转型是个考验。”广东省社科院的一位区域经济专家说。
这几乎是所有下调GDP增速省市所面临的问题,越往下一级政府,GDP冲动越强烈。佛山的一个经济大区高明区,制定的目标远高于佛山。上海的浦东新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预计GDP增幅也高出上海十二五目标3到4个百分点。
更何况,GDP背后隐藏着竞争城市的压力。大到省市,小到乡镇,每一级政府的主政者都有竞争对手,这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的传统思维。
如广州在过去的20多年,都面临着和高速发展的深圳抢夺华南第一城的压力,而如今天津又和它较上了劲,中国第三城的位置花落谁家也要看GDP。这些“追兵”也让主政者颇感压力。
GDP冲动难减
沉寂了多年的天津、重庆,十一五的最后几年步入了发展的最好年头,成为光芒闪耀的地方“明星”。
2009年天津和重庆的GDP增速分别达到了16.5%和14.9%,占据国内GDP增速前三甲中的两个席位,一改被冷落数年的状况。“终于轮到我们了”也成为政府官员的荣耀和当地人的期望。
徐逢贤这样描述中西部起势的原因:近年政策、资金向中西部倾斜,它们还具有较丰富的资源。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放开政策发展,中西部的能量还很大。
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拉动GDP发展的不二法门。天津滨海新区迅速崛起背后,是被称为“十大战役”的启动,项目遍及整个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土地,涉及总投资1.5万亿元。
湖北12万亿投资的计划,也是依靠固定投资拉动GDP的一个典型。十一五期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期间的3.2倍,GDP增速排名随之不断前蹿,去年前三季度增幅达到了14.9%。
势头正旺的明星当然难以割舍这样的速度,重庆预计十二五GDP增长目标为15%,天津没有具体量化目标,但要求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显然,重庆速度将是一个参照物。
中西部各地似乎遇到了最好的机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带来的投资也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在十二五规划中,广西、江西、福建、安徽等9个地区预计GDP翻一番。
“只有少数省市目标增幅在个位数,发改委已经要求一些省市重新考量增速。”张平对这样的趋势很担心。中央显然不希望重演2010年下半年不少地方政府采取拉闸限电突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一幕。
能源大省最难刹车
煤炭资源大省内蒙古、陕西是最近十年国内经济增长的最大黑马,山西也曾一度成绩斐然。
据悉,内蒙古保持了多年GDP全国增速第一,2009年仍然保持了17%的增长。同年,它也取代山西,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而被取代的山西因整治煤炭产业,GDP增幅全国垫底。
2005年内蒙古还位列GDP全国排名的24位,而到2009年已经飙升到了第15位。陕西也在这段时期向前跨越了3个名次。
煤炭成为这些省份富裕的代名词,被称为“草原明珠”的鄂尔多斯市,人均GDP一度全国排名第一,远超北京、上海,甚至媲美香港。但在鄂尔多斯市内众多“宫殿”的掩映下,内蒙古的大多数民众依旧贫困。
这似乎并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依靠能源、资源的内蒙古预计十二五GDP增速依旧保持全国前列,陕西、山西、贵州、河南、黑龙江的预计目标也要翻一番。
中央却对这样透支资源的发展模式深感不安。国家发改委称正在编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以确保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能源结构调整被摆在了经济发展的前面,十二五期间能源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新的五年也被一些专家称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次转型,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省市主政者下定了“宁愿牺牲发展速度也要转型”的决心,更多的地方政府依然还在惯性思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