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思路生变 年内百家不强求中投二号缓行
“中投二号”挂牌成立将缓行
权威人士14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积极推进央企重组,但进展将慢于此前预期。重组思路将发生调整,未来将按“成熟一家进行一家”的原则推进,不强制追求“今年年内央企数量调整至100家”的目标。此外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挂牌成立也将暂缓。
“今年年内央企数量调整至100家”的目标是由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今年7月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的,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要把央企调整到100家以内。此消息迅速点燃了A股市场对央企重组概念股的热情。
按照这一思路,将被重组的央企包括科研院所并入相应的产业集团,对外贸易的窗口公司并入相关产业集团,生产出现亏损或存在困难的央企并入其他集团,其余的企业则有可能被通过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平台进行重组。
但从目前情况看,受到多方面原因影响,央企重组进展缓慢。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仅完成3起重组,分别是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整体并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目前央企总数为122家。
此外,重组思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按照此前国资委的重组思路,科研院所单位是重组的“重点对象”,被要求各自寻找“婆家”并入相关大企业。但重组时间表更加宽松之后,对科研院所的重组放缓,并且不再要求它们各自寻找合适的接受企业。
此外消息人士还透露,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挂牌成立也将暂缓。由于人事等方面的原因,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未能如期启动,对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也会出现变化。
根据国资委有关人士此前的表态,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原本定于今年8月成立,由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担任董事长,国资委原改革局局长刘东生担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要完成“100家”的目标,主要依靠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将一些“规模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整体收编。
相关新闻
国资委:40家央企整体上市属严重误读
日前,网络上一则关于“国资委明年将推动40家央企整体上市”的报道,极度刺激了A股脆弱的神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资委内部获悉,该报道“属严重误读”。在采访中,国资委一位相关人士还表示:“我们不知道网络关于 ‘明年将推动40家央企整体上市’的消息从何而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季晓南发言“被误读”
据了解,上述消息最早来源于本月12日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2010发布会上的发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季晓南的发言实录,其有关言论如下:“今年7月30日,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的已有24家。预计今明两年,主营资产上市超过40家。”
季晓南其实是说,预计明年国资委将推动约16家央企整体上市,以使得实现整体上市的央企总数为40家。
不过,季晓南的这段话同时也引起了会议现场其他直播网络媒体的误解。比如,某网站就以《季晓南:明年将有40家大型国企整体上市》为大标题刊登了这段实录文字。也就是说,该网站把这40家企业理解成了大型国有企业,而不只是央企。
但是,其他有关媒体在转载中,直接以 “国资委明年将推动40家央企整体上市”为题进行报道。
该消息甫出,立即在资本市场引发剧烈反应。多家券商机构在14日的晨会中进行了点评。与此同时,业界人士也纷纷表示质疑:这40家央企整体上市,将融资数千亿,究竟多少亿元?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央企融资这么多钱,主要用来干什么?如果不能用到实处,那么,业界担忧的央企圈钱将变得非常可怕。
但是,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有个别机构及时纠正了这一误解。
某咨询公司14日上午指出,季晓南12日在前述发布会上透露,截至今年7月30日,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的已有24家,预计今明两年,100家上市央企中将有40家企业整体实现上市。
在对季晓南的这番话进行解读时,该咨询公司在14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这意味着,从今年8月至明年年末,将有16家央企实现整体上市。”即便如此,该报告仍担忧,2011年,A股市场将面临央企整体上市的压力。
多个问题待解
季晓南重点解释了央企的“整体上市”战略。他表示,国资委将加快大型国有企业包括央企的整体上市。
“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整体上市时国资委能不能持股,以及持股带来的相应的法律地位、资产程序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但是,总体方向是对的。”季晓南说。
在发言中,季还重点指出:“央企境外资产的信息披露,是整个国家监管的薄弱环节。”他认为,国有企业分为国有独资企业,或者国有独资公司;更多的是国有参股公司,其他投资者也是股东,这就带来一些新问题,国资委如何去检查这个企业?也就是说,可能遇到违规问题。
另据记者了解,国资委下属122家大型央企中,还有丰厚的境外资产没有上市,而如何理顺这部分境外资产的产权关系,并把这些优质资产及时地纳入央企整体上市,这也是国资委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