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破五 创28个月来最高
六涨二降
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六涨二降
食品凶猛
食品类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率高达74%
利好信号
11月份蔬菜价格环比比上月回落了1.9%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
“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1月份经济数据发布会上说。其中,食品价格11月份同比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分类别看,11月份我国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六涨二降。其中,食品类上涨11.7%,居住类上涨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4.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类价格下降0.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11月份食品类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74%,居住类价格“贡献”率为18%。
1至11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1至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最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11月份我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0%鲜菜环比下降1.9%,居住价格上涨1.8%,衣着类上涨1.6%。
调查还显示,1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环比上涨1.4%。1至11月份累计,PPI同比上涨5.5%。
原因·发布
经济增长带来总需求较旺
“11月份物价的涨幅确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构成来看,仍然还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共同推动了CPI的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1日说。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蔬菜价格环比比上月回落了1.9%。“蔬菜价格在11月下旬政策出台后趋向明显下降,但由于中上旬价格涨幅较大,导致整个11月份蔬菜价格同比涨幅仍达21.3%。”盛来运指出,11月份物价上涨中有相当部分与季节性变化有关,因为入冬后对肉、蛋、菜的消费会增加。
非食品类价格涨幅也略有扩大。盛来运解释说,这主要是居住类价格上涨造成的。 CPI持续走高,既是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总需求较旺的反映,也是货币信贷长期超发的必然结果。
形势·数据
12月有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
1至11月份累计,全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达到了3.2%,而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是3%左右。这是否意味着全年物价调控的目标已被突破?“我们原来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而且是一个预期性的、指导性的目标。3%稍稍过一点应该也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盛来运说。他表示,到12月份国务院16条措施的效果会不断显现。另外,翘尾因素在12月份就没有了,这对拉低物价总水平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专家·预测
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存在加息可能
“未来通胀压力会持续较大,但近期不会出现恶性通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由于国内工业品整体仍供大于求、粮食连续丰收,加上货币政策正在进行调整,未来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11月CPI还没达本轮通胀峰值,未来仍然存在加息可能。
相关新闻
发改委:12月份CPI涨幅可能回落到5%以内
中国发改委11日表示,中国11月份CPI涨幅是今年的高点,12月份CPI涨幅可能回落到5%以内。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公布了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来新高。这一结果超出了大多数经济机构和专家的预测,引发了人们对于通胀的担忧。
发改委随后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和调控监管措施》的访谈记录。
在上述访谈中,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11月份CPI同比上升的5.1%中,主要还是受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的影响,这一趋势没有改变。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蔬菜价格开始明显回落,粮食、食用油价格开始趋稳,生猪出场价连续两周下降。这为后期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再考虑到去年对今年的翘尾因素在12月份将下降1个百分点。可以预计,11月份CPI涨幅是今年的高点,12月份CPI涨幅可能回落到5%以内。
该负责人透露,中国政府将尽快把对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临时价格补贴发放到位。未来,还将继续向市场投放政策性储备粮油;积极组织货源,储备一定数量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在冬至前后,将向市场投放一部分政府储备猪肉。通过这些努力,确保“两节”期间肉类、副食品的供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