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新基金岁末蜂拥入市 营销五花八门微博给力

作者:陈旭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26 19:19:19

摘要:新基金岁末蜂拥入市 营销五花八门微博给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旭 北京报道

   截至11月25日,市场上正在发行的新基金有31只,在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基金的销售情况产生了巨大差异。除了业绩排名外,每到年末,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规模排名。在股东、管理层等多方压力下,年末的基金销售大战中基金公司各出奇招。而现实是,在基民开户数不断增加的时候,基金销售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庆前后的反弹行情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大众的投资情绪。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统计显示,9月底时,周平均基金新增开户数还仅有两三万户;但到了国庆节后,这个数字变成了5万;11月15日至11月19日这一周,这个数字锁定在了98499户。
    由于开户数量增多,基金公司的新基金销售也出现了转机。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初至10月底发行的基金,只有4只募集份额超过了50亿份,而11月初至25日发行的基金,募集份额超过50亿份的基金就达到了3只,募集未能超过10亿份的基金仅有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和长信量化先锋。
    最能反映近期基金募集火爆的案例,非华商策略精选和农银汇理货币莫属。凭借华商基金新投资总监孙建波过往管理华商盛世成长的出色业绩,华商策略精选募集了118亿元,令业界刮目相看。而农银汇理基金则沾了农行这棵大树的光。今年农银汇理发行的三只基金农银汇理中小盘、农银汇理大盘蓝筹和农银汇率货币的募集份额分别为97亿份、39亿份和60亿份,丝毫未受今年基金发行困难的大势影响。
    相对于上半年,市场情绪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很多基金都提前结束了募集,但在看起来火热的市场中,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分到一杯羹。
    “前一段时间市场上涨的时候,有125位客户对这只产品很感兴趣,还签了意向书,但是最近市场震荡太大,目前没有一位客户购买这只产品。”招商银行一位渠道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只产品指的是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的一只“一对多”产品。
    另一家比较郁闷的公司是上海的汇丰晋信。汇丰晋信11月1日发行的消费红利基金目前的募集情况也不甚乐观。记者获悉,托管行是交通银行的汇丰晋信消费红利,本来发行期就赶上市场调整期,由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11月18日发行交银趋势优先基金,挤占了交行的渠道资源,原已不甚乐观的发行更加雪上加霜。
银行券商算盘响
    并不是每家基金公司都具有渠道股东背景。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曾经告诉记者:“现在银行、券商都在做理财产品,基金受到的冲击很大。”在记者看来,事实确实如此。
    “我们最近在推我们的‘智远内需’,前两只的业绩很好,这只类似于小私募,主要投资标的是内需型股票。”近日,记者在招商证券北京市建国路营业部采访时,一位投资顾问热情地向记者推荐智远内需。记者注意到,招商证券所代销的基金相关材料被统统放置在了大厅的角落里,而且没有投资顾问向投资者介绍这些产品。
    券商作为基金销售的渠道商,似乎明显有自己的盘算。以招商证券为例,第三只理财产品的募集上限锁定在30亿元。同样的案例也发生在其他券商身上,纷纷成立财富管理中心的券商,年初截至11月25日,共发行了85只产品,发行份额达到了551亿份,目前国泰君安和光大证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都超过了百亿元。
    对理财市场份额的抢夺,银行业更甚。年初至11月25日,87家银行共推出了9862只理财产品。其中,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的产品数量都超过千只。
    在各种压力下,基金业的销售战线也在不断拉长,上投摩根将大盘蓝筹基金推介会开在了电影院内,富国基金将新基金推介会与评奖活动结合等等,而更多的公司则将视线转移到了微博这种互动性更强的平台。为了提高参与性,不少公司微博活动的奖品都设置为时下流行的iPhone或者iPad。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也想利用微博的互动属性,逐步培养投资者网上交易的习惯。国内的投资者还不太适应通过网络进行基金交易,其实在国外,投资者很多都是通过基金超市等网络平台进行DIY交易的。”
“规模肯定要冲一冲”
    “我们有一只产品压在证监会还没批下来,老总急死了,天天往会里跑。”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每到年末,基金业对于规模的焦虑都会溢于言表。
    记者在采访证监会负责基金审批业务相关领导时,被告知目前基金审批情况可以通过证监会网站查询。从证监会公示的自7月1日至11月19日期间基金报批和审批情况来看,这个时间段内报批基金数量达到了71只,其中还包括了今年新成立的两家基金公司——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和浙商基金公司的产品。
    截至19日,已经获批的产品为19只,也就是说,尚未获批的产品为52只,也许这就是造成基金公司集体焦虑的原因之一。记者注意到,在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只有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下半年以来未上报新产品。在年末,除了业绩排名外,规模上的排名竞争也许更让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们揪心。
    Wind数据统计显示,资产管理规模在1500亿、1000亿、500亿、200亿、100亿附近的公司非常集中,所以这些区间附近的公司在报批产品上都非常活跃。“肯定要冲一冲,不然年底总结,股东方打分肯定不高,这都是和奖金直接挂钩的。”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