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放:韬光养晦仍是外交国策
前外交部部长助理 世界知识杂志社社长 沈国放
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要想得到很大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心我们的外交环境。
中国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外交环境中?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的政治标志是什么?是多极化政治格局。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使得世界局势加速朝着多极化发展。这是个新的转折点。它的主要特点是二战以来西方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体地位动摇了。世界的重心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国,偏离了欧洲,单极体系彻底终结。
与此同时,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国家之间普遍形成了广泛深入的互相依赖的经济关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增长最快的股市,成为全球经济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在20国集团峰会上,在亚太经合组织里面,在东亚峰会上,在联合国等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的作用明显得到提升。世界银行宣布,提高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是中国实力地位上升的标志。当然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作用地位也日益重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自信心,维护本国核心与重大利益的意志更加坚定。当然,我们的作用上升了,地位上升了,利益延伸了。在这时候,我们承受的压力,遭到的批评也日益增加。
所以,中国威胁论将会伴随着我们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我们周边,中国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个环境非常复杂。在世界上十个人口大国中,有七个是在我们周边;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有两个在中国周边地区;九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其中有五个在这个地区。包括朝鲜,朝鲜自称拥有核武器了,尽管可能核武器水平很低,但它已经有了。所以中国周边环境也非常复杂,阿富汗战争胜负未定,巴基斯坦局势很不稳定,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端尘埃未定,泰国红衫军几落几起,缅甸局势很不明朗,朝核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势头的加强,随着我们海外利益的不断延伸,中国需要有新的措施避免我们海外的利益受到挑战,受到损失。
要使我们的企业在海外能够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保护,需要新的思路。中国现在在非洲地区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我们有个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近几年得到大大加强,我们现在在非洲地区能源的开发合作势头非常大。在我们与非洲加强合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坚持互利双赢。要避免引起非洲国家的反感,现在已经有一点点苗头了。
所以,我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赞扬声中间不能沾沾自喜,不能有骄傲情绪。在批评声中,也不必要气愤,要有大国的心态。你成为大国,你的国际地位上升了,你遭受的批评和压力同样也是有的。我们还是要坚持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