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海嘉里亮相西博会 助推西部粮油大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成都报道
10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隆重开幕。同一天,益海嘉里作为优秀华人企业代表,应邀入驻“中国侨商馆”。
据悉,本次展会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务院侨办等13个国家部门主办,其中“中国侨商馆” 在本次博览会上首次以中国侨商的整体形象亮相,备受关注。
据介绍,中国侨商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为主题,将集中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华侨华人的关怀,华侨华人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和成就。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家企业参展。
益海嘉里母公司、国际粮油巨头丰益国际集团,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积极地投身西部建设。从1993年在西安投资第一家企业开始参与西部大开发,截至目前投资建设12家生产企业及多家物流、营销等配套企业,涉及压榨、精炼、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杂粮、番茄深加工及物流等多种业务;覆盖西部10个省市,拥有员工人数3000多人;目前累计投资25.6亿多人民币。
在西部发展的十年间,益海嘉里积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调整和优化西部粮油产业结构,努力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至今,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了益海嘉里产业布局中重要的一块。
首次亮相侨商馆
从彻底改变国人健康观念的第一瓶小包装食用油开始,益海嘉里始终凭借自主创新来引领粮油行业共同进步。
而本届西博会上,益海嘉里在“中国侨商馆”的亮相,也表明了其开始投身新一轮的西部创新创业。
据介绍,“中国侨商馆”旨在褒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对祖国经济建设的巨大贡献,特别是西部经济发展和支援抗震救灾方面,希望借此展会能够深化和助推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参与西部大开发,促进华侨华人企业投身新一轮的西部创新创业。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家企业参展,涉及现代农业及合成加工业、高新技术及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文化教育产业等多领域。
实际上,在西部大开发上,益海嘉里确实已先行一步。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益海嘉里积极投身祖国粮油行业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经济建设,于1993年在西安投资第一家企业,截至目前投资建设12家生产企业,覆盖西部10个省市。目前累计投资25.6亿多人民币,7年来上缴利税总额98亿元。
不但如此,益海嘉里一直以来将履行社会公民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积极开展西部对口支援、人才帮扶、爱心助学等一系列帮扶工作。
据了解,自2008年起,在西安、广汉、昌吉和阿克苏四个西部城市,捐助79万元,共计资助900余人重见光明;目前,共计出资318万元,实施了11个白内障项目;资助完成3013例手术,帮助2200余人重见光明。同时,2004年捐资5100万设立“益海嘉里公益基金”,截至2008年累计资助了7万多人次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1500名西部贫困农村家庭孩子能够继续学业。
创造益海嘉里模式
一颗稻,打造“吃干榨净”的产业链,这便是益海嘉里创造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油脂消费大国,但油脂原料的自给率相对较低。同时,国内农产品加工附加值较低。我国是水稻消费大国,2009年水稻产量近2亿吨,但稻谷加工前后的产值比为1∶1.2,这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产值比1∶3有非常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能够达到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每年能够创造1万亿元的农业新增产值。
鉴于水稻深加工转化水平低的现状,益海嘉里率先在2006年投身水稻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发,将稻壳用于发电、稻壳灰提炼成白炭黑,将米糠精炼食用油、糠粕用于饲料,开创了“吃干榨净”的产业模式。
作为粮油行业的先行者,益海嘉里整合在粮油行业的国际化优势和资源,在积极贯彻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基础上,无偿延伸产业链的前端,让农民增收,促进农产品产业化种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销新模式。
该项模式也得到了行业专业肯定。
2009年5月,中国粮油学会在佳木斯主持召开了“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项目鉴定会,鉴定认为:金龙鱼稻米产业链的建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引领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12月,国家粮食局、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和中国粮油学会授予“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为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也是大米创新产业链首次获得此类奖项,堪称中国粮油行业的“诺贝尔奖”!
益海嘉里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投身祖国粮油产业建设,发展现代化的中国粮油事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业务主要涉足油籽压榨、精炼、小包装食用油、油脂化工、特种油脂、大米、面粉等领域。成功塑造了中国食用油第一品牌“金龙鱼”以及“胡姬花”、“口福”等国内著名品牌。
不仅如此,益海嘉里积极整合油脂产业链,实现压榨、精炼、小包装油、特种油脂和油脂化工等垂直一体化业务模式,实现从原料采购和加工,到营销、品牌化、销售和分销的产业链发展。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发挥国内粮食种植优势,立足独立自主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水稻循环经济及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提升传统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国家“三农”政策的实践经验,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助推中国粮油发展
2009年对于益海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2009年11月18日,全球粮油巨头掌控的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正式宣布其投资8亿元打造的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浦东高东工业园区。这是目前粮油产业中全球最大的纯研发中心之一,未来研发中心将全面带动国内粮油科技的发展。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一般遵循着“设立贸易处——投资加工厂——设立研发中心”的路径,丰益国际也不例外。业内专家认为,全球研发中心的成立,说明丰益国际正从过去为满足市场需求、被动地进行“工厂级”的投资方式,转变为探索新产业和升级旧产业、主动进行“产业级”的投资方式。
研发中心技术带头人是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蔡南海教授,蜚声海内外的4位中科院院士许智宏、李家洋、陈晓亚、方荣祥则同时成为研发中心的高级顾问,进一步加强了研发中心的科学研究力量。此外,在粮油和生物领域诸多有建树的国内外专家也进入该中心的“智囊团”。
关于为何投巨资建立全球研发中心,身为华侨的郭孔丰董事长表示:中国是农业资源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我们看重的是如何让中国农业从科技上强大起来,投资研发能加速带动中国从“粮油消费大国”转变为“粮油科技大国”。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表示:“这将促进全球前沿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现技术成果在中国的转化,也将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提高粮油产品质量等产生积极影响。这是益海嘉里心系祖国、心系中国粮油产业的重要体现。”
参加此次西博会的一位政府高层官员表示,华侨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像正大集团、益海嘉里等侨资农企可以利用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在三个方面帮助推动中国粮油食品行业的进步:一是提高农业体系效率,二是帮助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是开拓国外高端市场,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而郭孔丰也曾这样表示:“这也是我们可以为国家做点事情的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做好农业生物科技和循环经济,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对产业、对社会、对国家有更多的贡献和回报,助推中国粮油产业的发展,最终提高中国粮食和食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