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主权基金北京代表处成立
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9月14日,哈萨克斯坦国家主权基金北京代表处正式挂牌。
掌握有700多亿美元资产,下属400多家企业的哈萨克斯坦国家主权基金全称为“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主权基金(简称SK基金)。该基金由哈萨克斯坦两家最大的主权基金“萨姆鲁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卡泽纳”稳定发展基金于2008年秋合并而成。新基金将成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投资国际市场的唯一代言人。
实体经济掌门人
SK基金成立于2008年10月13日,哈萨克斯坦政府为该基金的唯一股东,政府总理兼任董事会主席。在SK基金所涵盖的400多家子公司中涉及到了石油天然气、能源、交通运输、矿业、核工业及金融领域的所有国有资产(国企)。SK基金总资产占到了国有资产的40%。
SK基金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整合国有资金,全面统筹哈萨克斯坦的国家资源,确保国有资产长期增值,进而增加哈国的经济竞争力并为哈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在SK基金中,有100亿美元属于《反危机计划》资金,其中40亿美元用于稳定金融体系;30亿美元用于解决不动产市场问题;10亿美元用于支付中、小企业;10亿美元用于发展农工综合题;10亿美元用于创新项目、工业和基础审视项目。
“SK基金就像一个金融增压器,一美元的投资将能带来额外的两至三美元的国外投资。”SK基金总裁卡伊拉特·克里姆别托夫在向媒体介绍时表示。
SK基金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注册资金已经由成立之初的170亿美元,上涨到了目前的230亿美元,资产增加了35%。“在统一调度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投资,集中财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方面,SK基金所扮演的就是我国实体经济掌门人的角色。”克里姆别托夫说。
“技术投资”型的中哈合作
SK基金作为哈国唯一的主权基金,在中哈合作上也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2009年哈萨克斯塔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期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放银行与SK基金下属的哈萨克斯坦的国有能源、铁路、基建等企业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贷款合作协定。
据克里姆别托夫介绍,这些项目目前开展得都十分顺利。100亿美元的贷款被分为了大两部分,其中50 亿美元将被用来向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注资,借以收购哈萨克斯坦套油气公司的部分股权,而该公司的另一大股东为中国石油,中方与哈方占股比例将为50%对50%。此外剩下的50亿美元的贷款将被重点用于天然气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其中20亿美将用于投向西哈萨克斯坦—南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这一项目将于2010年底开工。管道长度约为1400公里,预计2年后竣工。30亿美元将被投资于三家哈萨克斯坦石油加工企业的技术现代化改造项目。
作为中亚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生产设备一直面临老化的问题,来自中方的贷款不仅给哈方带来更新设备的资金,还将带给哈国新的技术和人才。“作为我们与中方合作的条件之一,在所有的贷款合同实现项目中都必须使用中国的机械设备和雇佣中方的技术人员。”克里姆别托夫说,“这将是一个非常互惠的合作,我们在得到资金的同时也会为中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石油天然气合作之外,SK基金还与中国其他大型能源企业签订了合作条约,其中包括,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签署的有关风能、太阳能和水能领域的合作协议;也有与中国铁道集团签署的共同建设中哈铁路长廊的合作协议。
除中哈合作这种形式之外,中哈还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建立了共同的投资基金,用于对外投资。SK基金与中国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分别投资4亿美元,建立一个总额为8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投资中国以及东南亚国有及私有项目。
SK国家主权基金代表团在京期间还将参加与9月13-15日在天津召开的“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