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房”发动贷款战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美国特拉华州法院一份编号142310的文件记录:该法院8月19日驳回了一家名为Central Mortgage Co.(CMC)的公司对摩根士丹利的起诉。
CMC是房利美和房地美使用的数百家抵押贷款服务公司之一,该原告要求摩根士丹利抵押资本控股公司回购其出售给“两房”的问题抵押贷款,理由是摩根士丹利没有尽到适当地审核这些贷款的义务。但在“两房”向CMC提出回购要求后,摩根士丹利只从CMC那里回购了约一半贷款,剩下的拒绝再回购,因此被控告“违反合同”。
尽管免去一场官司,摩根士丹利却没法轻松起来。在这起争端背后,“两房”正对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大银行发起一波大规模的贷款回购要求。
一场关于贷款的战争
作为美国政府支持的企业,“两房”通过从商业银行等贷款商手中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或为贷款提供担保来释放银行的资金流、拉低抵押贷款利率,从而惠及购房者。目前,“两房”担保着超过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并持有1.6万亿美元的机构贷款和其它证券。但“两房”的资产组合中存在大量的问题贷款。惠誉的研究报告称,截至6月底,这些贷款多达3550亿美元。
这个数字对于刚刚在二季度财报中宣布继续亏损并再次寻求财政部注资的“两房”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让它“缩水”最快的办法,就是要求银行回购。为此,两家企业已发动大批人马彻查手中的几百万笔拖欠贷款,寻找文件中存在违反“陈述与保证”条款的内容(即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有欺骗行为),以作为“退还”贷款的理由。在此过程中,“两房”的监管者——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也前来“助阵”。FHFA共发出64张传票,要求银行等贷款商提交“两房”所需的贷款文件和交易材料。在前所未有的审查力度下,银行收到的回购要求大幅增加。上半年,美国银行收到的回购要求总额增加了35亿美元,达111亿美元。
不仅如此,“两房”还敦促银行加快回购速度。房地美不久前警告,将对拖延回购的银行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根据公司的资料,截至6月底,房地美未得到满足的回购请求有56亿美元,其中24%被拖了120天以上。房地美含蓄地表示,这24%来自于它的几大独立住宅抵押贷款卖主中的三位。资料显示,房地美53%的独立住宅抵押贷款是从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那里购买的。
尽管银行不够积极配合,“两房”还是回笼了不少资金。今年前六个月,银行分别从房利美和房地美回购了30亿美元和27亿美元的贷款。
面对“两房”不断施加的压力,银行的利润受到威胁。业界研究机构“指南针研究公司”的报告认为,美国银行业或为此损失至少553亿美元,而最坏情况下损失或多达1792亿美元。惠誉则预计,提供给“两房”一半以上问题贷款的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最多将回购价值1800亿美元的贷款,并因此面临420亿美元的损失。
“这是一场关于贷款的战争,短时间内不会平息。”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评价。
贷款回售未必解决问题
但在这场所谓的“战争”中,除了Brian Moynihan的这句话外,银行界至今似乎再没有做出过显著的回应。
银行暂时的沉默或许是因为损失目前还在控制之内。在房贷市场高度金融化的美国,大银行不全是抵押贷款最初的发放者。也就是说,当这些银行接到“两房”的回购要求时,它们还可以转而要求抵押贷款最初的发放者将其购回。在美国的初级抵押贷款市场,还活跃着数千家较小的银行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及几十万名贷款经纪人,他们都有可能成为被美国银行等大银行“追讨”损失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美国当前的政治空气似乎偏向于“两房”。
点燃金融危机导火索的美国住房市场,两年后的今天再次成为市场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疲弱的楼市依然是拖累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8月24日、25日接连公布的美国7月旧房销量和新屋销量均出现大跌,分别创下42年以来最大跌幅和47年以来最低月度水平。市场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进一步看淡,经济学者再三发出“二次探底”的警告。美国房市已成为美国经济中最后一颗没有拆除的“炸弹”。相比之下,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盈利。
改革美国住房市场已凝聚了足够的共识,美国政府选择从“两房”入手,改革“两房”首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背景下,“两房”加大将部分损失“推回”华尔街的步伐,时机正合适。而这也得到了国会议员的明确支持。8月23日,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Barney Frank与下个月就“两房”相关问题举行听证会的资本市场、保险和政府资助企业附属委员会主席Paul Kanjorski联名致信白宫,要求FHFA充分行使法定权力,从出售问题贷款的银行那里追回“两房”的损失。不久前,Paul Kanjorski与另外两名委员会成员Brad Miller和Jackie Speier也提出了类似请求:要求奥巴马为FHFA任命一个可以代表“两房”提出索赔的负责人。加入“两房”阵营的还有纽约联储,后者公开表示正在想办法迫使银行回购其投资组合中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虽然“两房”的自我“减负”运动暂时没遇到太多阻力,但光靠“净化”和减少资产组合中的问题贷款是否就能自我拯救还不值得乐观,何况最终能成功“退回”多少贷款还是个未知数。而且,问题贷款不是其资产组合中的唯一“黑洞”。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两房”为了营利,在收购贷款并发行MBS融资的传统业务之外,又开始购买其它私人金融机构发行的MBS,以从中赚取与自身资金成本之间的息差。而这些在次贷危机中大幅贬值的MBS,正是导致“两房”账面出现越来越多亏损的另一大原因。目前,在“两房”1.6万亿的资产组合中,有近2550亿美元这样的MBS。
而且,美国决策者目前还没有就如何改革“两房”达成一致意见。目前的倾向是政府减少(而不是彻底撤出)对“两房”的支持。但财长盖特纳已经承诺,将于明年1月之前提出住房融资体系改革的综合计划。
“两房”真正需要的,或许是将其“分拆”,对其有毒资产剥离、重组,并重新打包销售。而到那个时候,美国经济中的最后一颗“炸弹”才有可能被真正拆除。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