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厅里的“生命勋章”:五名全国自强模范用经历浇筑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他们是折翼的天使,却用翅膀下的风托起梦想;他们是生活的“破茧者”,以微笑将苦难酿成勋章。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他们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用顽强奋斗把一个个美好梦想变成现实,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不久前,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新一批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他们是千千万万残疾人自强奋进的缩影,是新时代扶残助残文明进步的写照,也是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奋斗者。
6月30日,唐占鑫、黄莺、陈良杰、陈桂平和扶婷五位全国自强模范代表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围绕“弘扬自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与大家交流分享。
扶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兼职律师,曾经还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3岁时,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右臂。
13岁那年,得益于湘潭县残联的发掘,她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凭着一股韧劲儿,她在近十年的运动生涯中斩获18枚金牌,更磨炼出刻入生命的拼搏精神。
因为深知权益保障对残疾人的重要性,退役后,扶婷选择进入湘潭大学攻读法学专业,相继完成本硕博学业并留校任教,担任硕士生导师。
身份在变,但心愿始终未变,那就是为残疾人做点事。于是,她踏上法律助残之路。18年来,她带领30多名律师投身公益法律服务,为残疾人解答法律问题,进行法律调解,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展公益普法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残疾人身边;担任24家涉残组织的公益法律顾问,为他们评估、发现、防范法律风险,提供合同文本审查等法律服务。
扶婷坚信,独臂也可以守护正义的天平,她愿意以专业之长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陈桂平,一名来自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的独臂村医。
1977年出生的他,3岁时因火灾失去右臂。12岁目睹姑父因病早逝,坚定了他学医的决心。从1996年背起药箱,陈桂平骑坏了16辆自行车,骑行超过12万公里,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行医,今年已经是第29个年头。
29年来,陈桂平的脑海里装着2000多位乡亲的健康档案,累计接诊超20万人次,给困难群众和孤残老人看病时,医药费能免就免、能少收就少收,还资助了260名困难学生。
陈桂平表示,今后,他会继续扎根乡村,行好医、做好事,也期盼更多年轻人加入,共同当好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
唐占鑫,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的主任。21年前因车祸致残后,她重新学会了生活自理,融入社会。
2014年,唐占鑫和三位轮椅上的伙伴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由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的“希望之家”,累计为全国900多位伤友提供了生活重建服务;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无障碍督导员,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将自助互助的北京经验推广到全国,孵化了50多家助残机构。
2019年,她和小伙伴们开始探索通过手工制作帮助残疾女性就业。团队参与制作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颁奖花束“荣耀之花”、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胸针等产品。
2023年,“希望之家”被中国残联、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到今天,她们已经为2500多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700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伙伴从“被服务者”变成“服务者”,成了“希望之家”的护理员,加入社区志愿者,创办助残组织。
唐占鑫希望,未来将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传递这份爱与温暖,让更多生命绽放光彩。
陈良杰,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员。1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残疾,但没有因此气馁,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一直怀着“我要和健全人一样生活”的信念。
2006年,陈良杰考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在校期间通过刻苦钻研文本处理技术,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毕业后,应聘成为一名制图员。此后,在公司举办的计算机技能大赛中,他获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块金牌,之后又陆续在残联组织的国内外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多项冠军。
这些年来,陈良杰从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部门主管、副主任。目前,公司有120多名残疾员工,其中30多位是听障员工。作为副主任和首席技师,陈良杰不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沟通、技能提升等实际问题,更注重引领他们树立信心、激发潜能。
如今,陈良杰的工作室培养出数十名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的残疾员工。未来,他将继续帮助更多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黄莺,一名来自宁夏的姑娘,两岁时的一场高烧让她失去了光明,但从未放弃求学的梦想。
2015年,黄莺成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理科一本线85分的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面对盲文版大学教材稀缺、高等数学特殊符号识别困难等问题,她在志愿者学姐的帮助下,探索出一套将其口述内容转为盲文记录,用盲文学习,再通过口述进行解题的学习模式,连续三年综合测评成绩班级第一并成功保研。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能做”——秉持这个信念,读研期间,黄莺不仅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还创办了“盲着看看”等自媒体账号为盲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升学指导,讲解自主生活培训知识,帮助视障者掌握独立生活技能,传播视障知识和励志故事。
现在的黄莺,想要开展更多与残障相关的学术研究,同时继续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为盲人群体发声。
五位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展示的不是被命运碾压的痕迹,而是将创伤转译成光的密码,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榜样力量,这份力量终将化作千万人前行的勇气,让世界在理解与尊重中,走向更温暖的未来。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