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新规后首例重组落地,京东消费金融来了

作者:付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27 10:57:27

摘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日前发布了《天津金融监管局关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变更名称的批复》,同意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新规后首例重组落地,京东消费金融来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北京报道

一家消费金融巨头迎来了变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日前发布了《天津金融监管局关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变更名称的批复》,同意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消费金融)。

5月26日,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捷信消费金融变更为京东消费金融,从品牌层面讲,意味着该持牌主体已纳入京东集团旗下,后续有望为京东金融的自营、联营贷款提供持牌助力,在杠杆率、发行金融债等层面获得比小贷更领先的持牌优势。从行业层面讲,则意味着消费金融行业的“互联网系”又添一名实力新成员,有望带动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整体注册资本、贷款规模等指标的增长。

更名

京东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2024年12月20日,天津银行发布公告称,天津银行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Home Credit N.V.、捷信消金签订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均在京东集团旗下,重组完成后,京东集团将间接合计持有捷信消费金融65%股权,成为捷信消费金融最大的股东。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调整股权结构及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同意公司减少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由70亿元人民币变更为50亿元人民币。同时同意公司股权结构变更。

批复还提到,公司应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

另在4月,天津金融监管局核准张含春捷信消费金融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并提到,公司应督促核准任职资格人员持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

本次股权结构调整符合监管要求。2024年3月,《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修订,指出“主要出资人出资额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50%”。

此外,根据《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主要股东自取得股权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股权。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先更名说明监管机构已经正式批准收购和名称更改。其次代表着又一个巨头在消费金融行业加码扩展。京东此前仅持有网络小贷牌照,业务杠杆率受限,且无法直接接入银行间市场融资。消费金融牌照的杠杆上限更高,同时可通过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等多元化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这对京东拓展消费信贷业务至关重要。

“消费金融牌照的好处还包括可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便于京东开拓线上线下全场景金融服务,深度绑定用户消费数据,增强自身竞争力。”王蓬博表示。

突围

在消费金融行业的演进过程中,捷信消费金融扮演了关键角色。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是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注册地位于天津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资料显示,在股权重组前,捷信消费金融由Home Credit N.V.女士及其家人出资。

自2024年4月18日起,《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施行,是消费金融行业迈向标准化运营的关键节点,行业步入更加成熟稳健的发展周期。捷信消费金融成为新规落地后行业首单重组案例。

随着消费金融牌照的价值上升,机构正通过注资、并购等方式,加速对消费金融行业布局。如2022年,南京银行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增持苏宁消费金融股权比例至56%,后苏宁消费金融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

“从近5年整个消费金融牌照的批设情况来看,开闸期过后慢慢收紧已是大势所趋。中长期来看,不排除消金牌照与支付牌照类似,逐步发展为存量市场。”苏筱芮表示。

和小贷牌照相比,消费金融牌照在业务范围、融资渠道、品牌价值等方面优势明显。例如在融资方面,消费金融公司可通过股东注资、同业拆借、银团贷款、发行ABS、金融债等多元渠道,资金成本更低,杠杆率和规模上限更高。小贷公司则主要依赖股东资金或外部借款,融资渠道较为有限。

此外,消费金融牌照稀缺、公信力更高,容易吸引优质的合作伙伴,而小贷牌照受地域和杠杆限制等,品牌溢价较低。

王蓬博认为,对消费金融市场来讲,这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但同时京东也要考虑和捷信消费金融融合的问题,毕竟后者起家依靠的是数万人的地推团队开展3C分期业务,而京东更擅长线上流量和场景运营。

虽有京东生态,但京东消费金融仍将面临多重考验。不仅需解决捷信消费金融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良资产等,还要面对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机构。

苏筱芮建议,基于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处于严监管状态,京东消费金融一方面要认真梳理同业消金公司的罚单问题,从中汲取经验,在变更之初就严密合规“防火墙”。另一方面,关注原有捷信消费金融的存量资产,做好存量业务的有序过渡及衔接,就债权债务等关键信息,对金融消费者做好信息披露及送达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