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登月”触手可及,商场成为家门口的太空站,实探航天IP走进大众文化消费 | 五一促消费观察

作者:董红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00:08:32

摘要:五棵松万达六层的巨幅月球屏幕,让人感觉仿佛瞬间置身太空,也让不少人驻足拍照打卡。“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屏幕上展示的正是位于商业体同一楼层的“探月计划航天展”。

“登月”触手可及,商场成为家门口的太空站,实探航天IP走进大众文化消费 | 五一促消费观察

五棵松万达“探月计划航天展”巨型海报。董红艳/摄

本报记者   董红艳   北京报道

五棵松万达六层的巨幅月球屏幕,让人感觉仿佛瞬间置身太空,也让不少人驻足拍照打卡。“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屏幕上展示的正是位于商业体同一楼层的“探月计划航天展”。

2023年9月28日正式开业的巨型商业体北京五棵松万达目前正在不断吸纳新的业态,推动整体消费的提振。其中,近日推出的“探月计划航天展”,让商业体摇身成为“星际驿站”,让小朋友和家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梦幻航天之旅”。

5月4号,航天文创发起人、中国航天科幻创新产业联合体联席主席陈奕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航天本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IP,通过航天展览,能够带动商旅、提振消费。航天IP也能为万达这样的商业体赋能,增大商业体的流量。而除了万达等商业体,类似的展览还会出现在科技馆、博物馆以及各地景区等空间,赋能城市更新、地方文旅项目,盘活存量空间。

家门口可实现“航天梦”

4月24日,是第10个“中国航天日”,同日由人民VR、航天科幻、万达广场联合推出的“探月计划航天展”在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首展。截至5月4日,“探月计划航天展”已经在五棵松万达展出了10天的时间。

5月4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到访位于五棵松万达六楼的“探月计划航天展”。人民VR负责人孙文博依据现场布展情况,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了月球地表的不同形态、月球内部的结构,展示了月球地质年代的时间表。月球地质年代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前酒海纪、酒海纪、雨海纪、爱拉托逊纪、哥白尼纪。

同时,孙文博还展示了由航天官方授权的,森宝积木出品的航天飞机、长征运载火箭、航天望远镜积木文创产品,以及部分带有航天因素文创服饰等。“本次航天展,陨石和月壤是展出的重点,同时,小朋友可以戴上VR眼镜了解科普知识。”孙文博介绍道。

图片2.jpg

航天文创产品。董红艳/摄

记者注意到,展览现场不时有带着孩子的家庭,以及组队的年轻人前来观展以及进行VR体验。在下午3点半左右的人流高峰期,部分体验者还需要进行排队等候。

图片3.jpg

VR体验现场。董红艳/摄

有体验过VR的小朋友在现场兴奋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感觉这次体验很神奇,由此萌发了长大成为宇航员的梦想。也有小朋友表示,本次展览对于其学习航天知识十分有益,现场体验之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现场一位家长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个VR眼镜的体验感很好,而且很有科普意义。我们体验了登月和太阳系旅行,感觉这个制作是别具匠心的,比如登月融合了很多元素,有苏轼泛舟吟词,嫦娥在月宫起舞,月球和航天器的知识讲解等。把中国古典文化和现代科学融为一体,通过VR的形式让人身临其境,真的像一场跨越古今、穿越时空的旅行。我觉得尤其对孩子来说很有意义,他以前有一点外太空的模糊概念,经常在玩耍的时候说‘带你飞越外太空’,现在是有类似真实的体验了。让他比较早地接触这些,既增加知识,也丰富阅历。”

商业体被注入新活力

“目前的新型商业体是越来越懂消费者的心了。”上述家长向本报记者感叹道。

本次位于商业体六楼的“探月计划航天展”依托航天科幻领域产业资源与万达广场的丰富场景,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航天文创产品、航天智能服务、航天科幻体验内容。结合"文化内容+智能硬件+商业场景"的三维模式,让航天科技走出实验室、让文创IP走进生活圈。展览依托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形成的超级流量场域,将通过"百城百展"合作触达全国200余个城市,构建覆盖数亿家庭客群的航天文化消费网络。

将商业体空间和航天IP、文旅结合是五棵松万达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的内容。《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正式开业的时候,五棵松万达就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季的主办方,发起了以“无界之境”为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季活动,将打造时空峡谷、陨石部落、时空之门等十个空间美学场景。

陈奕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航天本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IP,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航天精神、航天科技的数字成果、航天科普内容以及好的文创产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截至目前,航天展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展览已经在抖音平台上获得了百余条好评,保持着零差评的状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称:“戴上VR眼镜仿佛来到了宇宙,脚下就是地球,画面很美,孩子玩得开心,还收获了一些航天小知识。”

陈奕光向本报记者指出,通过线上的宣传和线下的推广,本次航天展吸引了大量的周边住户和亲子家庭,预售门票已经上万张,线下也吸引了央视等几十家媒体的报道。我们的“百城百展”计划,目前已经推进了二三十家,航天展正在进入到全国的万达广场。

陈奕光还表示,航天IP也能为万达这样的商业体赋能,增大商业体的流量,促进商旅融合。而除了万达等商业体,我们的展览还会出现在科技馆、博物馆以及各地景区等空间,预计在暑期之前,我们会落地近百家“探月计划”为主题的航天展。

本次商业体空间和航天IP的结合并不是终点。“接下来,我们将携手华夏城市研究院、人民VR、航天文创,面向全国范围去做航天展的赋能计划,赋能城市更新,赋能好的地方文旅项目,盘活存量空间。”陈奕光展望道。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