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圣战”:发酵的情绪何去何从
文/杨春艳
2010年5月30日,上海世博会期间大量韩流粉丝为了获得Super Junior免费赠票熬夜排队造成了踩踏事故。
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经过几天的传播和情绪酝酿,由魔兽世界贴吧网友自发牵头组织,于6月9日在Super Junior等韩流明星网站和贴吧上大举“脑残不灭、圣战不休”的旗帜,对哈韩一族的言行表达了抗议。无数讨伐哈韩的帖子由此而生,此举被网络高呼为“69圣战”。
6月10日,韩国行政安全部表示韩国政府门户网站在9日晚收到持续220分钟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但因及时采取措施没有受到损失。据相关媒体分析,这次攻击可能与发表诽谤帖子“扫尽哈韩族”的现象有着关系。发起“圣战”的核心人物之一的“山妹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此次“圣战”的目的是教育哈韩族,攻击网站并不是初衷。
与此同时,以韩寒为代表的名人在博客上表达了对此事的意见,他在博文中表示:“说实话,我为两方都觉得挺惭愧的……好在新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化遗产,所以也避免了现代文化遗产被别的国家抢去的恶果,于是盛传韩国人要抢我们古代的文化遗产,从四大发明到文人墨客,都成为韩国人争相论证有韩国血统的对象……偏偏韩国人最喜欢抢中国文化。”
一场由网民自发组织的行为为何牵动着中国千千万万的神经,还被打上了文化符号、爱国色彩呢?为什么中国人对此事件如此敏感?
发酵的情绪
“69圣战”可谓获得了巨大的影响,让国人又一次感受到了网友自发组织的舆论批判的强大实力。为什么一场针对哈韩族的网络自发行为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
黑客是音译外来词,“黑”代表这个人群的隐秘性及其手法,而“客”则显示了他们不请自来的个性,如此张扬而又神秘的组织宣扬着网络上诞生了新的舆论基地。
从1998年起,中国黑客大规模的对外群体攻击共发生过六次,这六次都彰显着激昂的“爱国”情绪。1999年5月8日,当广大网友陆续获知中国使馆被炸后,5月9日,一个名为“中国黑客紧急会议中心”的临时组织应运而生,白宫网站第一次因为大量电子邮件而造成故障。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局势紧张。在大陆黑客的攻击中,台湾“行政院”、“国安局”、“新闻局”、“监察院”、“国民大会”等网站均被攻克。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决东史郎见证大屠杀的诉讼败诉;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集会,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中国黑客明确提出要进行一场网上的“新抗日战争”,被篡改的日本网页上出现如“不肯正视历史真相的日本人是亚洲之耻”等文字。从2001年2月开始,三菱车事件、日航事件、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中国黑客持续地对日本网站进行了攻击。2001年前5个月,日本出现650起网站被黑事件。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后,中美两国的黑客相互攻击。5月8日又逢中国使馆被炸两周年,中国黑客打响了大规模的“第六次卫国网络战”。从互联网安全和理性来说,一切黑客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从感性上说“事出必有因”,中国黑客强烈表现出的是自我反抗意识。
告知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闵大洪说:“在根本意义上,网络黑客所采取的手段和大学生对美国大使馆扔石头和墨水瓶没有什么两样,那只是一种宣泄的手段,追求的不是攻击性。” 这些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以自己掌握的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攻击的方式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同时,在互联网兴起的中国,黑客技术的成熟从一个角度也彰显着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
闵大洪说:“在1998年以前,中国发生的历次大事件中,国外所能听到的只有中国官方的声音,而在印尼排华潮后,中国网民用自己的行动,将自己的声音直接传达到他们想传达的对象面前。” 互联网的黑客们都认为,他们从不主动恶意地攻击别人,除非在遭到攻击时。黑客的目的不在于破坏性,而在于表达一种情绪,彰显一种力量,告知对方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
数年来,随着韩剧“侵蚀着”中国人的眼球,加之随后而来的韩服、韩文化以及近年来韩国“端午祭”申遗、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号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的汉字申遗,韩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中国网民的情绪受不了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网民的反感情绪由来已久、憋闷在心,长期的压抑得不得缓解,在经过种种事件的酝酿发酵后,世博园的那次踩踏成为一次情绪的导火索……
当激情消退时,理性将回归,中国黑客文化符号重新回到技术行列,而我们的“爱国”情绪又将何去何从?
宽松舆论的巨大舞台
近年来,网络的便捷、及时、容量宽广、形式多样等特征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生代最为抢眼的传播渠道。当网络成为一个众人可参与的平台,无疑它的舆论阵地就逐渐形成了。区别于黑客的是,它更加亲民,大众参与。所以当个别事件撩起一个群体心中的火花,就会引发一场火爆的网络事件。
无论是云南“躲猫猫”、杭州“欺实马”、南京“天价烟”、余秋雨“假捐门”,还是上海“楼脆脆”、“钓鱼”执法等,都在网友的热情追捧下一路深挖,最后朝着透明、公正的方向解决。
2008年是举国悲伤的一年,地震震动了国人的神经,震碎了平静的地球。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好莱坞明星莎朗·斯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四川地震是因果报应,此话远涉重洋一经到达中国,无数网友愤怒之极,向这位明星发起了宣战。网友组织联盟向她发起了巨大的道歉要求,经网络的急速传播与反馈后,迫于压力,莎朗·斯通所代言的世界品牌迪奥表示出对此事件的遗憾,并明确表态或根据事态严峻程度更换代言人。最终莎朗·斯通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傲慢,在5月29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承认自己“就像个彻头彻尾的傻瓜”,以此表达对中国人的歉意。而后随着媒体的进一步报道和网友情绪的退潮,事件才得以平息。
事实上,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网络的巨大能量,网民们正义的呼声对当事人行为意识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对整个事件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这个巨大的舞台上,还存在有多少自由度?网络的力量还会有多大?或许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在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和深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