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70名“AI数智员工”上岗!多地将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深圳报道
以DeepSeek为热潮的大模型服务正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
近日,深圳基于政务云环境,面向全市各区各部门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应用服务,实现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其中,福田区率先上岗了70名“AI数智员工”。
据了解,该70名“AI数智员工”覆盖了政务服务全链条。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构建“需求-训练-场景应用-迭代”闭环生态体系,联合Dintal数智员工实现“技术穿透业务”的智能化服务升级,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宣布已将DeepSeek应用于政务系统。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这将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首先,可以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干预的错误,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响应速度;其次,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此外,可以推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未来的智慧政务打下基础。
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
据悉,深圳市福田区上线的70名“AI数智员工”,在工作效率提升方面效果显著。其中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民情周报日报初稿一键生成;“安全生产助手”生成演练脚本效率提升100倍;“AI招商助手”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分析时间缩至分钟级;“深小服”数智党务工作者覆盖党务咨询、流程规范各项业务,覆盖全区全体党务工作者;“AI任务督办助手”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
记者从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获悉,福田区搭建的数智融合平台归集汇聚了近十年各类政务数据1.2亿条,构建了覆盖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历史案例等专属知识图谱。
该平台运用契合DeepSeek模型的文本处理技术,以大语言模型为智慧中枢,通过嵌入技术将知识库与模型相连,使模型能从中汲取知识。用户的每一次使用,平台都能精准地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打造出一个高效、智能且个性化的知识定制服务,全方位满足特定领域的复杂知识需求,实现个人或单位专属智能体的构建。
目前,深圳已完成DeepSeek R1(671B)满血版模型在政务云上的部署,并组织开展全市使用操作培训,成为全省首个基于政务云信创环境下全市范围部署应用DeepSeek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宣布将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在政务外网正式部署上线DeepSeek-R1、V3 671B大模型。政务办公、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热门政务领域已率先探索应用DeepSeek模型优化工作和服务场景;江西赣州市也完成政务环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成为全省首个成功部署上线该大模型的地级市;呼和浩特市大数据管理局组织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技术团队,已完成DeepSeek-R1在政务外网的本地化部署。
“通过利用DeepSeek的强大能力,地方政务系统可以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大幅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响应速度。具体而言,这意味着政府在处理繁琐的行政事务时,可以通过AI数智员工来减轻人力负担,使公务员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需要人性化判断和创造性思维的工作中。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政务服务的精准度和公正性,减少人为错误,确保各项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天使投资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家郭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是否会抢了人类的“铁饭碗”?
“AI数智员工”如此全能,也引发了是否会抢了人类“铁饭碗”的讨论。
“AI数智员工的应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完全取代人类。在许多领域,特别是需要高度人际互动、情感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工作中,人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在他看来,AI数智员工的应用实际上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机会去从事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工作。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许多繁琐、枯燥的工作可以被自动化处理,从而使人类能够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任务。
王鹏表示:“但大家有此番担忧,政府和社会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AI技术带来的就业挑战。例如,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郭涛指出,AI数智员工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和职业生态。它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大量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这无疑会对那些低技能、高替代性的工作岗位构成挑战。然而,也应该看到,AI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领域。例如,AI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以及数据分析等领域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此外,随着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还会出现许多全新的职业方向和工作机会。
“更重要的是,AI数智员工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在所有领域的工作。人类所特有的情感理解、道德判断、创新思维等能力是AI目前难以企及的。因此,未来的就业市场更可能是人类与AI互补共存的局面,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他强调。
周迪表示:“我们曾经认为机械替人、电子替人、计算机替人。事实上,在这些机器设备代替人类劳动的同时,人类又会产生其他新的需求和新的工作岗位。就像我们现在,电子商务平台代替了许多人类工作,但是也产生了大批的程序员,外卖配送员和滴滴司机等新的工作岗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明,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需求。”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