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连续三天提就业,首次出台“二十四条”,中央多措并举织密“就业网”

作者:王悦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9-27 18:54:25

摘要: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连续三天提就业,首次出台“二十四条”,中央多措并举织密“就业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北京报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本周内中央第三次强调就业问题。此前,9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及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机关自上而下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稳就业、扩岗位的战略部署。这些举措覆盖税收减免、创业激励、技能提升、社会保障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支持体系,以抵御内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保障就业大局的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量持续达到预定目标,有效缓冲了劳动力市场的波动;通过定向施策,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项目,显著增强了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韧性;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高薪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领域不断扩大,提高了就业的整体满意度与安全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问题一边联系着千家万户,一边关系着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意见》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等方面,作出二十四项安排。

“此次意见发布释放了坚持‘就业优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强调了高质量充分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民生性和关键性地位。它将通过系统性政策措施,促进各类群体的就业机会,提升劳动者的收入和保障水平。此举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还将增强社会和谐,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意见》要求,经过努力,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的局面逐步形成,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数字赋能、管理科学、法治保障的就业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就业稳定增长,失业水平有效控制,劳动参与率基本稳定,现代化人力资源加快塑造,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权益有效维护,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当下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加速推进,一些传统行业和岗位逐渐萎缩或消失,导致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领域的发展又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市场上却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这种供需矛盾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面对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和新职业不断涌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强调了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积极培育和挖掘新职业序列的重点工作方面。

《意见》也针对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出,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三项要求。

陈建伟认为,当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体现在技能和人才供需不匹配和行业发展不均衡,亟需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文件提出的提升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将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招生方向和加强职业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江瀚指出,三项措施在表述上有所重复,但核心思想是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这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力重点群体就业

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当下高校每年为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着大量的毕业生。如何实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岗位的双向奔赴?

李忠表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新一轮就业政策,挖掘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开展困难帮扶。下一步,我们将以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抓手,在政策落实、招聘对接、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此次《意见》同样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问题,在诸多部署中,不仅通过提出“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位于县乡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青年就业指引方向,还提出了“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等具体举措,对重点群体给予帮扶。

“给予补贴的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这不仅能够减轻这部分人群的生活压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率,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国家深切关怀弱势群体及青年就业问题,此举不仅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鼓励灵活就业,还彰显了政府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坚定决心。中央高度关注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是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政策扶持和精准帮扶,有助于激发青年群体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