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伙蔡秉辰备战巴黎残奥会:载誉再出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夏高琴 南京摄影报道
五指将铅球托起,稳稳地放在肩头锁骨窝,左手向前方斜伸,身体向后方倾斜,转身腰腹绷紧,猛力一推,铅球从手中飞出,重重地落在前方。在巴黎残奥会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集训队江苏训练基地里,蔡秉辰正坐在投掷凳上进行铅球投掷训练,这位来自南京的田径小将即将远赴巴黎参加第17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蔡秉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次能入选出战名单非常开心,还有不到两周巴黎残奥会就要开始了,紧张肯定是紧张的,不过我已做好了准备,希望能稳定发挥,为国争光!”
从游泳到铅球,不给自己人生设限
在南京市浦口区江苏训练基地内是《华夏时报》记者首次见到蔡秉辰,186cm的身高,即使是坐在轮椅上,也难掩长手长脚的优越条件。
蔡秉辰是个00后,2001年出生时左脑出血,幸运的是智力、语言都没有受影响,但右侧身体没有知觉,导致双下肢和右上肢受影响,不能长时间走路,从小他就走上了康复之路。
“幼儿园的时候集体活动,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伸展,然后搭档的小伙伴就换成老师了,那时候是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跟其他小朋友是不一样的。家里人一直给我传达的理念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没有关系,我就是我。”也正是家庭的鼓励和爱,蔡秉辰从小就阳光、开朗,像许多小男孩一样,也喜欢运动、喜欢游戏。
蔡秉辰告诉记者:“一开始家里没有刻意想让我走运动员的路,也没有那个意识,是我自己喜欢玩水学的游泳,当时游泳是我能做的也是我觉得很有趣的一项运动。”
2011年,南京市鼓楼区残联在例行走访残疾人家庭过程中,发现了热爱运动的蔡秉辰。“当时他还在上小学,我在走访时注意到这个孩子对运动很感兴趣,家长也十分支持,在了解到他有接触游泳项目,就向市里推荐了。”鼓楼区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鼓楼区残联的积极推荐下,手长腿长、性格阳光的蔡秉辰经选拔进入了南京市残疾人运动队,主攻游泳。“进队的时候,他年龄是最小的,刚开始(游泳)速度其实不快,但他很努力。”上述工作人员回忆道。
2016年在南京残联的培养下,15岁的蔡秉辰游进了省游泳队。2019年在天津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项目获得200米自由泳第五名的成绩。“这次比赛后,挺失落的吧,总游不过人家,教练就说要不就试试其他的项目。”当年,18岁的蔡秉辰开始从游泳转为主攻田径,用蔡秉辰的话来说:“不要给自己设限嘛。”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从游泳项目转为田径项目,训练重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于核心肌群和四肢的协调训练要求比较高,而田径投掷类项目更多的是侧重上肢和核心肌群的训练,对于力量要求高。当时他的教练和我们区残联,观察下来看一致认为田径更适合他,所以给了小蔡转田径的建议。”鼓楼区残联工作人员回忆起蔡秉辰转项目时对记者讲述。
转田径运动后,蔡秉辰的身体条件在投掷项目中优势凸显,教练很快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主攻方向,一周6个全天蔡秉辰除了力量训练,就都在练扔铅球、投标枪、扔铁饼。“铅球是练的最多的,虽然投掷项目看起来好像挺简单,但要扔出成绩不容易。发力不对,不仅扔不出距离,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蔡秉辰在轮椅上简单地向记者展示如何发力,他说刚进队,教练是手把手指导他怎么用腰部和手臂、手腕一起发力。
在教练的指导下,蔡秉辰技术不断提高,他说:“每一次铅球从我手里被投出去,我都很畅快,感觉像自己也起飞了。现在铅球就好像是我的一部分了。”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浑身肌肉酸疼已是常态,蔡秉辰的手掌也磨出了老茧。
2021年10月,转攻田径的蔡秉辰首次代表江苏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项目。这次比赛他获得男子F34级铅球第二、标枪第四、铁饼第七。蔡秉辰首次在国家级比赛中崭露头角!
2023年,蔡秉辰凭借实力入选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田径项目运动员名单,在当年的亚残运会田径项目男子铅球-F33决赛中,他以12.0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亚残运会记录,获得冠军!2024年5月25日,在第11届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以11米91的成绩获得男子铅球F33级别冠军。
从第11届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赛场回到南京后,蔡秉辰没有回家,直接就奔赴了集训基地,他入选了巴黎残奥会中国集训队,将去往残奥会参加F33级铅球比赛。
目前包括蔡秉辰在内的江苏籍参赛田径队运动员已经进入集训的最后准备阶段,此次集训实行“一人一案”的办法,规划每个人的比赛流程,面对即将到来的巴黎残奥会,这位年轻小将稍显紧张,他说:“我已做好了全面的比赛准备,希望在巴黎挑战自我,投出好成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