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买还是卖?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04 17:32:2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叶 路晓丹 北京报道
周四A股市场冲高受阻回落,近来大盘在2600点下方震荡,业内人士预计政策将进入温和观察期或真空期。在“二次探底”的漩涡中,悲观者认为,欧债危机不确定性加大,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投资者担心“踩地雷”。转看国内经济,5月份的经理人指数环比下降1.8%,低于市场预期,经济增速可能已经见顶,而通胀上扬之势仍然显著。乐观者认为,沪深300成份股市盈率、市净率均低于历史均值,并接近2008年最低点时市场的估值水平。
持币方
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大,目前的经济复苏很难持续。世界经济探底的过程,也是资本市场不稳定和探底的过程,持币为好。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
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大,目前的经济复苏很难持续。美国经济的增长是依赖储蓄率下降,不是收入增加;东亚经济体的增长主要源于美国消费和中国投资带动的出口增长;欧洲的消息同样是负面的;澳洲在不断加息的前提下,通胀依然没有得到充分改善。通过刺激重现高速增长,只会带来通货膨胀;一旦通货膨胀导致人心惶惶,将出现快速紧缩,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因而,持股的风险很大。
《世界的人民币》作者、高级经济师孙兆东:
到底是应该持币还是持有股票,首先要看是否真的会“二次探底”,我个人认为:目前持币为好。
因为世界经济探底的过程,也是资本市场不稳定和探底的过程,什么时间买入股票都存在被套的可能性。因为在探底过程中,关键因素在于不知底在哪里,因此股票资产的价值在不确定中,此时货币相对价值稳定。可以这样讲,每一次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见底之时,都会出现“现金为王”阶段的情况,届时那些持有大量人民币的人,就有真正的机会购买比危机时更多的资产,这其中当然包括股票。
至于现阶段是选择持币还是持股,我认为关键取决于你对经济走势的准确判断,判断后再作正确的投资。如果做反了,投资风险和损失就难免了。准确判断之后你才能够科学地安排你的资产结构和投资结构。
持股方
近期A股市场的下跌,主要原因还是房地产调控预期的不确定性,市场面临比较大的风险,造成下跌。但是从宏观来讲,并没有产生2008年金融危机的基础,投资者不需要因为恐慌而急于离场。
安邦集团高级分析师徐斌:
现在这种经济情况下,我建议投资者有多少钱买多少钱的股票,不能持有现金。
其实,从目前的经济走势看,还不能确认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出现。至少世界经济还处于复苏的过程中,虽然复苏进程缓慢。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是探底也好,波动也好,都是严厉的信贷紧缩造成的。如果投资者想要持有现金或者储蓄,那么至少要一年期存款利率在5%以上,才值得放弃投资,转而持币储蓄,但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利率会有如此大的涨幅。
而股市虽然也难言是不是“二次探底”,或许有探底的可能,其实从去年8月到今年5月份的总量权衡来看,股市一直处于震荡状态。上涨的空间还是有的,所以,就目前的市场条件和经济形势来讲,我建议投资者买入股票。
上海某上市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师李一白: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市场条件还是持股为宜。首先,世界经济或者说中国经济是不是“二次探底”来袭并不是决定投资者持股或持币的决定因素,因为投资者是否持股或者持币,不能说由经济条件这一个因素来决定。当然,我不否认经济环境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盈利,进而影响股价走势,投资者在分析自己想要买入的投资标的时,肯定会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情况进行解析,但是这并不是决定因素。业绩、成长性等基本面因素或许更加重要,所以,就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股指到目前这个水平,上升空间显而易见,持股依然要比持币有更多的优势。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只要投资价值还存在,就不会离场;而对于趋势投资者,会选择趋势差的时候离场,趋势好的时候进场。不过,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会太大,股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不大;经济状况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是远远没有达到2008年那样恐慌的程度,近期的下跌,应该理解成复苏过程中的反复,是正常的。虽然整体市场下跌,但是被低估的价值股肯定还是会涨起来的。
中原证券研究所策略部经理刘锋:
当前,全球重要经济体领导人基本达成一个共识,现有刺激政策不会立即退出。但是由于在上一轮救市中,政府的财政赤字过于严重,美国达到80%以上,希腊等国超过100%,因此接下来的刺激政策,很有可能是收紧财政政策,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路径。如果这样的话,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偏正面的,因为流动性更好了。近期,德国、英国、意大利纷纷采取了紧缩财政的政策,主要经济体紧缩财政,使得全球通胀的系统性风险在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基于以上判断,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近期A股市场的下跌,主要原因还是房地产调控预期的不确定性,市场面临比较大的风险,造成下跌。但是从宏观来讲,并没有产生2008年金融危机的基础,不会发生全球性消费和投资的停滞,市场没有那么负面,投资者不需要因为恐慌而急于离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