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闽商资本强烈涌动 政府力导“回归”投资

作者:张朝晖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21 20:24:50

摘要:民间资本已超越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成为福建投资主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朝晖 福州报道

5月19日,总投资20亿元的“福建海峡西岸国际物流商贸城”在福州动工。该项目主要投资人之一为连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是福建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而这只是连捷国际多元投资项目中的一个。

在经历原始积累、品牌经营再到资本积累的完成,闽商资本实力充盈,显现出强烈的投资冲动,除了产业投资,资本运营也早已成为转型方向。

闽商资本强烈涌动

福建省政府发布的信息显示,在海外,世界华商500强中,闽商占十分之一强,闽籍华商资产存量已超3000亿美元;在国内,闽商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商帮之一。

目前,福建在全国各地创业、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人,创办企业 220多万家,累计资本总额超过1万亿元,年贸易额超过8000亿元,在省外成立异地商会341个。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止,共有169个异地商会、3126个异地闽商回乡投资2169个项目,总投资额1517亿元;以闽商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3%,提供全省60%的税收,解决85%的人口就业。

在产业投资之外,资本运营也早已成为热点。

4月7日,福建省总商会在武夷山召开会议,议程之一是讨论闽商银行筹备工作。闽商银行将由福建民企出资发起成立。据知情人士透露,对此动议,包括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恒安集团CEO许连捷、新大陆集团总裁胡钢、圣农集团董事长傅光明在内的民企老总,均表现出强烈兴趣。目前,先期筹备工作已开始组织实施。

5月15日,厦门市泉州商会投融资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主任为丰润金融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庆明,委员包括恒兴集团董事长柯希平、七匹狼董事局主席周永伟、特步中国总裁丁水波、中绿食品集团董事局主席孙少锋、拼牌中国总裁王建全等。

据悉,投融资委员会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厦门的有关负责人聘为专家委员,与四大银行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银行将在未来几年为商会企业提供超过1000亿元授信支持。而商会会员企业还将自筹1000亿元投资资金。

据方庆明介绍,成立投融资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会员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咨询服务;除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外,还涵盖金融担保、融资租赁、创业投资等领域。

方庆明表示:“许多泉商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转向资本运作和投资。商会会员中,这样的企业就超过500家,总体资金规模至少能达到800亿-1000亿元。”

上述连捷国际投资成立于1999年初,总部设于香港,许连捷任董事长,负责恒安国际有限公司对外投资,通过控股或参股方式,主要投资于房地产业、公用设施、金融产品及股权三大产业。   

早在2008年10月,许连捷便牵头组建福建省首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近20家晋江企业和自然人参股,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可以办理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贷款及贴现业务。

而早年参股兴业银行获利巨丰的福建七匹狼,早已在资本投资市场先行一步。近日,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更现身云峰基金。这只风险投资基金的出资人包括阿里巴巴的马云、聚众传媒的虞锋、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希望集团的刘永好等。

2009年,福建柒牌集团也在厦门注册成立“洪门堂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可运作资金5亿元,主要在国内从事收购和股权投资业务。

政府力导“回归”投资

数据显示,民间资本之于福建的意义,已超越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成为福建投资主力。

2009年,福建全社会国有投资2165.66亿元,占全省投资比重34.0%;民间投资3357.74亿元,增长26.7%,占比由上年的50.0%上升至52.8%;外商港澳台投资838.64亿元,增幅同比回落11.5个百分点,比重由2008年的15.4%降低至13.2%。福建民间投资对全省投资的增长贡献率已高达66.8%,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

5月17日,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在福州举行。第三届闽商大会签约的51个重点合同项目,内资32个,投资总额100.61亿元人民币;外资19个,投资总额6.45亿美元。在内资项目中,福州市有12个制造业“回归”项目,总投资额达52.7亿元。

5月18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举办,重点项目签约60个,其中外资项目55项,总投资21.4亿 美元,拟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内资项目5项,总投资高达183亿元。

两会之上所签项目,内资闽商项目占比居高。而政府层面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回归”工程,着力吸引闽商资本回归本省落地投资,显现出对民间投资的越发倚重。

今年3月,福州专门成立“回归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赴深圳、贵阳、武汉、宜昌、合肥、南宁、桂林等城市走访省外各福州商会,开展“回归”推介活动,最终落实了上述12个制造业“回归”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在2002年至2009年这8年时间里,福州市上亿元的民资回归项目有150项,投资总额441.12亿元。

今年4月25日成立的“明商集团”,则由三明市城区商会和各异地三明商会共同发起组建,首期募集资金1.86亿元,不同于一般的项目公司,“明商集团”被定位为“集对接项目与实施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公司”,三明市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吸引更多资金“回归”。

2009年末,福建分两批制定出台14 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组织编制《福建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投资重点》,共编列重点项目950多项,总投资5800多亿元。

对此,福建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这些投资,除中央和福建省政府及各部门的政府投资外,主要资金来源寄望于撬动民间投资。

不过,福建师范大经法学院院长郭铁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政府部门决策时需通盘考虑,避免顾此失彼。他表示,现在福建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的中后期,这与国家提出的转变经济方式、绿色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存在一定矛盾,“不能什么项目都一律欢迎,特别是那些高污染的项目”。

郭铁民说,资本没有地域之分,“资本永远都是逐利的,它的流向要综合考虑‘利润’和‘市场’两方面因素”,因此投资环境和项目服务非常重要。他还说,福建漳州、宁德、莆田等地靠海湾的产业布局存在雷同,各地也都在上台湾工业项目,这方面应引起政府重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