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不用再提前3小时赶飞机?全国政协委员王煜建议缩短航班截载时间,解决“两远”问题|两会声音

作者:赵奕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04 17:57:07

摘要: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将提交三份与机场建设有关的建议,以推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不用再提前3小时赶飞机?全国政协委员王煜建议缩短航班截载时间,解决“两远”问题|两会声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民航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将提交三份与机场建设有关的建议,以推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解决旅客“两远”痛点

机场的“两远”问题一直影响着旅客的出行体验。王煜表示,一方面机场越建越远,离市区五六十公里也不在少数,旅客往往需要提前3个小时以上出门;另一方面机场的登机点远,部分机场由于候机楼较大,旅客步行很久才能到达登机点。民航运输难以发挥效率作用。

在王煜看来,造成机场“两远”问题的根源许多在于机场“超需定位”。不少地方政府贪大求全,把机场作为形象工程,不顾本地的区位和辐射、承载能力。即使主要是点对点需求,却都想把当地机场打造成国际枢纽。

“和点对点机场相比,国际枢纽需要数倍的人员和货物中转与集疏运空间,以及大量配套的运行、保障设施和场地,导致旅客乘机步行距离增加,建设造价高,运行能耗大,使用养护成本高。枢纽机场土地消耗量大,市区周边很难有大面积的地块,这就造成很多机场由于枢纽定位,不得不远离市区选址。”王煜如是说。

王煜表示,机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能与距离呈反比函数关系,机场定位“错配”所带来的“两远”问题,不仅消耗土地资源多,建造和运营成本高,旅客体验差,更大幅降低了民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率。

为此,王煜建议机场在规划阶段,深入分析机场功能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进行选址和建设。

具体来看,一是建议机场的规划建设紧密切合实际定位和市场需求,对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估;同时,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对各地建造机场前的机场定位进行严格把关,将中转率作为枢纽机场建成后是否达标的重要衡量指标;二是建议机场选址靠近经济辐射中心,提高出行效率;若城市远期对航空需求量较大,可采取“一市多场”模式;三是建议机场候机楼建设规模适中,以实用便利、资源节约为主;四是建议借鉴欧美大都市“一场多楼”的经验,通过就近选址、建设规模适中的候机楼,便利旅客出行,解决旅客“两远”的痛点。

进一步缩短航班截载时间

在解决“两远”问题的同时,截载时间也是影响旅客出行时间的一大因素。据王煜介绍,在民航局领导下,通过开展航班截载时间专项督查、优化和改进工作,国内机场的航班截载时间逐步缩短,方便旅客出行。目前大中型机场的航班截载时间一般在40—60分钟,很多旅客会额外预留时间,提前1—2个小时赶到机场,而机场一般又离市区较远,旅客往往需要提前3—4个小时出家门赶往机场。

“民航时间效率上的优势得不到体现。”王煜如是说。

为此,王煜建议进一步缩短航班截载时间,提升旅客体验和行业运行效率,增加民航竞争力。

具体来看,王煜提出,一是在规划建设阶段,避免候机楼体量过大,减少旅客步行时间。大型候机楼“大体量、高跨度、高难度”,登机口多、步行距离长,而且建设成本和营运费用高、耗能多,建议大型机场按需逐个建造体量适中的候机楼,一场多楼替代大型单体候机楼,减少旅客步行距离和时间,有助于缩短航班截载时间,还能起到降本节能的效果。

二是优化流程布局,进一步缩减值机到登机的用时。根据旅客的动线,合理优化值机区、安检区、候机区、各类通道、进出口等设施的布局,让旅客“少弯路、少绕路”。加大自助化设备使用,减少排队时间,提升动线效率。

三是更新技术设备,进一步提升安检效率。目前欧盟和北美多国引进CT/3D安检仪,可快速、精准地扫描手提行李,旅客无需将液体、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从中取出,显著减少安检用时,建议国内机场考虑借鉴该类技术设备,提高整体安检的效率。

四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鼓励快速过站,让更多航班停靠近机位,提升靠桥率,方便旅客快速登机。远机位、摆渡车是影响旅客登机用时和体验的重要因素,目前民航局已大力提升千万级机场航班近机位靠桥率,效果显著。建议改变机场按人头收费的传统方式为按资源使用时间收费,现有资源情况下提升廊桥周转率,从而提高靠桥率,节省旅客用时,提升乘机体验。

此外,在加大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的相关提案中,王煜还提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但交通不便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机场建设,满足中西部经济、民生、国防的迫切需要。

根据民航局在2009年的测算,每增加一百万机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8.1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和5300个就业岗位,时至今日产生的效益将会更高。

王煜表示,机场建立后,能迅速联通国内乃至全球,加速中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汇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

“中国有10亿人仍未坐过飞机,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没有乘机的百姓更多,加大机场建设能让更多中西部地区的老百姓享受到基本航空服务,让美好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共享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王煜如是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