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车企公开“围怼”,懂车帝冬测为何惹“争议”?

作者:温冲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2-15 21:58:43

摘要:随着时间发酵,该事件引来的关注与讨论越来越多。有人晒成绩单,也有人继续加入到“围怼”之中。

车企公开“围怼”,懂车帝冬测为何惹“争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见习记者 温冲 北京报道

一场冬季汽车测试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广泛讨论和深刻思考。

日前,懂车帝公布了《2023懂车帝冬测》结果,其中有关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试成绩,引发热议。华为、吉利、长城等对此次冬测规则和结果提出质疑,公开“围怼”,称“不够规范、科学严谨”。懂车帝回应:对所有参与冬测的车辆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冬季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

12月14日上午,懂车帝在零下40度的漠河举行了冬测开放日,全程直播,插混/增程纯电续航实测过程,10点20分左右,直播突然中断。同日下午,长城汽车发布《一图读懂长城汽车新能源环境测试能力》,强调了长城汽车在研发验证上的实力,并倡议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

几方依旧各执一词,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懂车帝冬测事件?

质疑、“围怼”,测试结果引发热议

日前,懂车帝发布《2023懂车帝冬测》结果,测试了20个车型在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

结果公布之后,问界汽车率先发布《无惧严寒,问界系列车型冬测表现官方解读》,称“车辆在正式测试前进行了共计71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后,又持续制热40分钟。在此过程中有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3分钟,大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电量快速下降。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随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之后,“余承东怒怼懂车帝”词条登上热搜,获得近一亿的阅读量。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在互动平台发文称:“关于懂车帝发布的《2023懂车帝冬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这项测评结果,我也是不认同的。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长城汽车官方账号直接连发两条微博,配文“硬刚?爆料?揭真相”,在12月14日15:00召开“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包括冬测的标准、整备标准、电量标准等,将这场对垒的火药味拉满。

至此,“吉利高管称不认同懂车帝冬测数据#”“长城硬刚懂车帝”“多家车企质疑懂车帝冬测”“懂车帝回应冬测标准”等词条,纷纷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随着时间发酵,该事件引来的关注与讨论越来越多。有人晒成绩单,也有人继续加入到“围怼”之中。12月14日,特斯拉也在互动平台发文称,“我们的全球工程团队每年都会进行大量极其严苛的极寒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正如协会所说,媒体脱离行业标准开展测试,会对公众产生误导,消耗公共资源。”

面对质疑,懂车帝回应称:2023懂车帝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测试标准,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并预告懂车帝将在漠河举行2023冬测开放日,并将全程直播。

同一日,上演不同的“回击”

经过近一周时间的发酵,懂车帝的冬测开放日和长城汽车的“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同日召开的消息,再次将关注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12月14日,懂车帝在零下40度的漠河举行了冬测开放日,全程直播测试过程,并邀请部分车企、媒体以及用户代表到场监督,共有领克08EM-P、问界M7、岚图FREE、腾势D9、魏牌高山、仰望U8六款车型参与测试。

9点25分左右,插混/增程纯电续航实测直播正式开始,在测试规则与此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除了最早结束测试的在整备阶段就出现发动机故障的领克08,问界M7、腾势D9随后也在不到半小时内结束了纯电续航。10点20分左右,直播突然中断。

随后懂车帝公布了六款车型的测试结果,对比来看,两次测试成绩差距较大,纯电续航差距在40-70km之间。在此次测试开始前,懂车帝直播主持人就曾表示:“因为今天温度太低,与此前测试设定的零下20度相差太大,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懂车帝冬测在抖音和自家App的直播,均关闭了弹幕评论。

同日下午,长城汽车原定的“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改成了“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圆桌论坛”的闭门会议,并邀请了产、学、研、权威机构等各方面专家进行交流。

会上,长城汽车宣布向全行业开放所有“新能源汽车测试平台”,包括专用于低温测试的黑河冬季试验场在内的所有新能源测试平台,以及明年夏测中开放相应的测试资源,并倡议其他车企开放测试资源,共同推动更加专业、严谨的“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标准”早日出台。

同时,长城汽车发出“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七项倡议”,其中提到,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应以用户实际需求为中心,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认可的标准,应建立严格程序认证,应有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剔除“以商养测”对测试结论的影响;中国车企应提供经得起严苛考验的高品质产品,积极开放专业资源、提供专业能力、分享专业测试经验;行业各方应积极响应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标准、推动标准发布和应用。

专家观点:测试应该发生在权威机构

懂车帝冬测之所以争议不断,很大程度上与现行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规范和标准的缺失有关。

汽车分析师钟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有一个很矛盾的点在于,它本身不属于专业机构常规工作范围,消费者有需求却没地方知道。于是,就有媒体弥补了这个空档。”

不否认,懂车帝作为媒体来做这个评测的初衷是好的,它希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以参考的数据。钟师表示:“消费者是希望可以看到这些数据的,对这个是有需求的,但媒体不是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很难保证公正性和权威性,工程团队也达不到车企的规模,很容易受到质疑。”

例如,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提到,中消协对对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

同时,车企虽然拥有专业的资源、专业的能力以及专业的测试经验,并在产品上市前进行了大量的专业测试,掌握了大量车辆运行数据,但是作为参与主体的自测同样不能让人信服。钟师表示:“车企完全有能力自己搞测试,但问题是车企A的测试团队又不能去测试车企B的产品,没有公信力和可行性。”

“测试应该发生在让人信服的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要有国家授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钟师认为。例如,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等的车辆类检测中心,他们有严格的认证流程和测试标准,具有专业领域知识、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的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

此外,据媒体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与行业企业及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测评标准,并计划以协会团体标准形式发布。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