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从吸引外资到吸引中资!海外初创企业为何选择来华创业?

作者:张智 陶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1-16 16:50:51

摘要:11月14日,在由中国创业人才投资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家联谊会主办的第十二届金鸡湖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华夏时报》记者看到了说着拗口国语来参赛的新加坡创业者,也看到了由同事协助交流的日本企业家。据主办方介绍,近1400位报名参赛的创业者中有近20%来自海外。

从吸引外资到吸引中资!海外初创企业为何选择来华创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炜 张智 苏州报道

海外初创企业来中国创业,正日益成为一种潮流。

11月14日,在由中国创业人才投资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家联谊会主办的第十二届金鸡湖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华夏时报》记者看到了说着拗口国语来参赛的新加坡创业者,也看到了由同事协助交流的日本企业家。据主办方介绍,近1400位报名参赛的创业者中有近20%来自海外。这么多海外初创企业来到中国苏州参加创业比赛,为什么?

“我们需要找到好的当地的合作伙伴,而且也要有一个利于孵化的生态圈,所以苏州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落脚地。因为在苏州的生态圈,各种合作伙伴都能够找到,而且苏州和新加坡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在苏州已经有很多其他的新加坡企业,所以他们到苏州来都感觉到非常亲切,都很容易融入。”元禾绿柳基金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卢威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据了解,他是本次大赛新加坡赛区的组织者,而前来参加决赛的企业中也有他所投资的初创企业。

从来华投资到来华创业

对国人来说,“吸引外资”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但在当下的中国,海外初创企业来华创业吸引中资,正日益成为潮流。

11月14日,由中国创业人才投资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家联谊会主办的2023第十二届金鸡湖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21个来自海内外的创业项目在这里进行总决赛的较量,最终致力于智能声音前端处理技术产业化的黄鹂智声取得冠军。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许多前来参赛的创业项目是来自海外的创业团队。参与总决赛的21个创业项目中,有两个项目来自新加坡,一个项目来自日本。

获得三等奖的BIOACTIVX公司来自新加坡,创始人团队中有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和韩国人。该项目技术创始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并于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课题研究,其他成员由包括新加坡中央医院创伤科顾问医生及拥有超过十年初创企业经验的资深人士共同组成。他们参赛的项目致力于解决二度烫伤病患在接受治疗期间产生的细菌感染问题,通过运用有效的化学合成活性材料核心技术,可使伤口快速愈合并去除细菌感染风险,降低炎症,避免患者永久疤痕的形成。同时,项目可解决动物胶原蛋白敷料、基质所含有的细菌感染风险。该纯合成活性材料也可用于其他皮肤科药物及器械,如创面敷料,非固醇性湿疹药膏,术后防疤敷料等应用场景。

“第一,中国政府很鼓励新的创业,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可以了解更多这边的情况。”公司创始人之一邬耀乐医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为什么会带着项目来国内参赛,“第二,我们是医疗器械的企业,我们想把项目带进来变成国产项目落地。因为如果我们只是在外面做的话,那就是进口产品,由于关税等影响,病人需要支付的成本会更高。如果可以让我们来这里做一个国产医疗产品,那这个比赛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结识更多的人。再就是中国的投资机构也是比较完善的。”

另一个获得三等奖的新加坡参赛企业是WIDUZ。该项目致力于可持续绿色建筑创新的深度研究,成功研发出BVL(竹单板层积材)工程竹,以竹子为原材料,使用专利技术加工和独家粘合剂制成。相比于传统木材,BVL有2—3倍更高的强度、20%更轻的重量和5倍的可再生速度,能显著减少高达40%的碳排放。

“我们来参赛其实是想要通过这个比赛找到客户,通过这个项目来推动公司的发展。”该公司CSO孙杨对本报记者说。

获得三等奖的日本参赛企业FEF创药是2021年8月份才成立的初创企业,但CEO布施盛裕已经在临床开发领域工作了四十年。他本人并不会说中文,但仍然从日本过来参加比赛,在他的同事庄晓桐博士的协助下参加比赛和与人交流。他们目前首个开发中的管线EIM-001,是针对外周动脉疾病开发的一种全新血管再生疗法,项目技术源于京都大学福岛教授的研究成果。

“我们这次带来的技术,会对闭塞性下肢动脉硬化症治疗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目前已经在日本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我们希望能把这个项目带到苏州来跟当地的企业、政府合作,把这个项目在中国落地进行孵化。”FEF创药CEO布施盛裕说,他们来参赛是希望对接国内的投资机构,希望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目前更多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寻找合作方,后面产品推进顺利的话,还需要对接商业化方面的合作方。

“我觉得苏州这里的朋友非常勤奋,然后有非常好的idea。所以我们来到这里不只是要投资,更是要在这里聘请员工,希望这里的人才可以加入我们的队伍,来支持我们研发产品。另外,我们是做AI门禁系统和物联网系统的公司,希望能找到与基础设施有关联的公司合作。”新加坡Willowmore公司的CO-CEO Joseph Tey对记者说。

据主办方介绍,近1400位报名参赛的创业者中有近20%来自海外,北美、欧洲、亚太地区均有报名。

创业生态圈获“老外”点赞

《华夏时报》记者在与这些海外的创业团队交流中发现,多数创业团队已经在考虑到苏州工业园区或国内其他地方开设子公司。

Joseph Tey就告诉记者,他准备明年初就在苏州工业园区开设分公司,之后还有在上海等地开设分公司的计划。来参赛的海外创业者们普遍对记者表示,这里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创业生态圈。

“中国的改变太大了。比如说机器人的使用,比如说高铁。中国的科技已经超越日本、新加坡,很多科技已经发展到民众能够普遍使用的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来这里,才能了解到这些科技在大众方面的应用,然后整合到我们自己的方案里去。我们公司如果不来中国拓展的话,你是想不到公司的产品已经可以通过某些科技做面向普通大众的解决方案。”Joseph Tey说。

他还表示,筹备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分公司过程中最让他高兴的一点,就是营业执照等文件都可以在新加坡线上办理,非常方便。“新加坡其实现在非常西方化,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到下午5点上班,节奏和中国这里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发展新的产品,要跟国际的公司来竞争的话,必须要中国国内这种勤奋的员工来支持。”他说。

卢威强在和记者的交流中,则反复提及了生态圈的概念。他认为这里的环境已经形成了非常适合创业的生态圈。“第一,是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政府的扶持。外国的企业要到中国来,都会面对很多不同的挑战,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扶持,那很难去落地;第二,很容易得到资金的投入或者是投资,因为苏州有很多不同的基金,有很多投资方都在这里,初创企业能够接触到很多的资金方对你的项目做投资;第三,苏州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初创企业落到这里能和上游下游的企业对接到一起,非常好。”

从人们常说的吸引外资,到如今外国初创企业来中国吸引投资,卢威强觉得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在中国前期的发展过程中,最缺的就是资本,所以那个时候招商引资把资金带进来是一个很大的指标。不过现在中国已经富裕了,那么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一定要有自由的贸易,还有资本能够自由地流出流入,这样的话才能够有一个非常健康的经济。”卢威强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