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技术迭代满足患者“视界”需求,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进入精准时代

作者:杨燕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0-24 19:10:42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白内障手术在眼球上的切口已经缩小至3.2mm、2.6mm、2.2mm,在飞秒激光应用于白内障手术领域后,白内障手术已进入“个性化无刀手术”时代。

技术迭代满足患者“视界”需求,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进入精准时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燕 于娜 北京报道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白内障又被称为老年人视力“杀手”。据世卫组织报告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白内障发病率达到 80%以上。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患者对于“视界”要求逐步提高的同时,有些老年人患有白内障的同时往往还伴有老视、远视或近视、散光等问题,他们不只想“看得见”,也想“看得清”,由此,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的复明手术迈入屈光性手术时代,这也对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设备满足患者需求,进入“无刀手术”新时代

10月21日,原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副总院长、厦门眼科中心业务院长、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朱思泉顺利实施了3例白内障手术病例,并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呈现了完整的手术过程。此次三位病例均采用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朱思泉在术后表示,作为一名医生,要勇于接受新技术、新设备的挑战,为更多的人带来颠覆性的视觉革新。

2.gif

朱思泉教授与全国各地近80位眼科专家在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交流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经验及操作技巧

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作为北京地区首家引进CATALYS®白力士®眼科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设备,并在今年顺利完成装机调试的机构,截至目前,由朱思泉教授、郭晓文院长完成近100台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满意度高。

在10月22日上午举行的“2023北京地区飞秒激光白内障新技术学术论坛”上,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侯旭波提到,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指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精准微切口、功能性人工晶体、飞秒激光辅助系统、数字导航这四大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的让患者“看得见”的复明手术,步入让患者“看得清、看得舒适”的屈光性手术时代。

侯旭波表示,为了满足大众对于眼健康更高的质量要求,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在北京地区首家引进全新一代强生CATALYS®白士力®飞秒激光白内障辅助手术系统,利用飞秒激光辅助系统“精准、高效”特点,根据患者眼睛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将为更多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及良好术后体验。

朱思泉教授在此次学术论坛上同样表示,要重视对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儿童时期和青年时期,就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对于眼健康的防护要点。尤其是40岁左右,如果发现视力模糊不清,可能为老花眼或白内障,也可能是其他潜在疾病的征兆。

在朱思泉看来,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眼前段前房偏浅,在白内障发展过程中,很容易继发青光眼。所以应当密切注意症状恶化,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他提到,临床中很多患者到医院就医时已经失去了做屈光性晶体手术的机会,或者即使做了手术,也无法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这种情况使得对于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很多眼部疾病早期发现和重视,往往能取得不错的防控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白内障手术在眼球上的切口已经缩小至3.2mm、2.6mm、2.2mm,在飞秒激光应用于白内障手术领域后,白内障手术已进入“个性化无刀手术”时代。

据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屈光性白内障中心主任郭晓文介绍,在使用飞秒激光白内障辅助手术系统CATALYS®白力士®进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其优势较为明显,手术中撕囊时不仅能做到稳定准确高效,而且它采用的三维全景式OCT,扫描频率大于每秒1万次,可以360°清晰地看到角膜的前后左右。郭晓文强调,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想实现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前要进行精准的测量和规划,术中需要完成精准高效的微创切口,所以完整的撕囊对于人工晶体的长期有效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3.gif

郭晓文院长分享《飞秒激光辅助系统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此外,因为操作时通过水性接触患者切口,所以负压轻柔,有效缓解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碎裂晶体核时可形成易于分离的碎片,能够以较少的超乳能量进行有效移除,在全白白内障、硬核白内障和高度近视白内障以及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等复杂案例中应用效果显著。

从最初的传统中医金针拨障术到早期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再到现在普遍应用的超声乳化、飞秒激光技术辅助系统,白内障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患者受益数量也因此不断攀升。

从看得见到看得清,实现“视界”年轻态

在上午长达5个小时的交流中,来自北京协和、北京同仁、北医三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等多名国内知名眼科专家就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术前检查、人工晶体选择、手术方案制定、术后常见意外和对策以及白内障手术经验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

为了提升我国眼科手术的水平和质量,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带来颠覆性的视觉革新,由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主办的“2023北京地区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新技术学术论坛”现场还举行了北京飞秒激光临床应用中心的揭牌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8家医院作为“白力士飞秒激光白内障北京临床应用中心技术协作单位”,携手强生眼力健公司以及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一起见证了此次揭牌仪式的过程。

在场多位专家均表示,当下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生活状况,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在解决白内障问题的同时,满足患者对于近视、散光、老花等多种视力问题带来的生活困扰同样是医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钟勇介绍了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治疗当中所起一个作用,眼科领域常说的“一青二白”,指的就是青光眼和白内障,这两者不仅发病风险都与年龄相关,且都与晶状体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治疗白内障的过程中,医学界也逐渐从白内障的临床经验中对青光眼的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钟勇表示,这其实是从经验到认识,再形成指南和规范的一个过程。

4.gif

张广斌教授分享《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应用十年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副院长、白内障专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张广斌在会上表示,如今白内障领域年手术量在400万-450万之间,飞秒激光技术于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患者思想意识的改变,不仅技术在不断迭代,手术的适应证也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

现在很多患者不只要求“看得清”,更希望视力变化能维持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范畴里,尤其是大量年龄在40-60岁年龄的患者人群,他们往往仍保持着高质量的工作和社交生活,对于视力的需求较大,这对于医生的手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于对空间大小或温湿度的控制的一些考量,很多医院一段时期内往往只会选择一台眼科设备,张广斌教授比较了近十年来其接触的一系列设备,从最初的爱尔康到后期的强生等品牌,在其看来,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优势及特点。相比传统白内障手术,强生眼力健白力士飞秒激光设备在制作切口上无需用刀,彻底摆脱了人和器械可能对眼睛的损伤,而且整个过程完全由电脑数字化控制飞秒激光来完成,最大程度降低了医生操作的标准差,比手工操作切口更精准、微创、恢复更快。

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患者特定的视觉需求。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白内障学组组长、主任医师、教授张顺华强调,在白内障手术中选择人工晶体或设计手术方案时,要多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她列举了一些患者的案例,有些患者强调近处的使用手机,阅读工作等方式,有些患者更在意运动、开车等远处的眼部使用方式,患者的不同关注点也需要不同的晶体和设计方案来匹配。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白内障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陈晓勇在交流中多次表示,和患者的术前沟通同样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医生团队不仅和患者了解其具体需求,更需要提前和患者普及手术中可能存在的后续不良反应,及时降低患者的担忧,良好的术前沟通能对患者术后出现眩光、光晕等现象提前做好铺垫和解释。

5.gif

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侯旭波致辞

随着白内障患者年龄的降低以及人们对术后视觉需求的提高,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必将越来越普及,技术的引领对于诊疗方式的颠覆性改变值得期待。“未来,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将会继续发挥在全眼科疾病领域上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临床技术,发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通过持续举办高质量学术交流会议,为眼科医生搭建一个多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为推动眼科医疗领域贡献更多力量。”侯旭波院长表示。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