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湖南调研路线图:聚焦先进制造企业,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3-24 19:14: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2023年春分当天,刚刚履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走出北京, 将“大兴调研之风”后的首次调研选在了湖湘大地。
3月21日至22日两天时间里,他深入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株洲硬质合金、湖南山河科技的车间和实验室,详细询问生产、研发和市场情况,也近距离和长沙比亚迪汽车、中国铁建重工、蓝思科技等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
在实地考察企业之后,李强在湖南调研并主持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其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青岛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等来自全国各地的8家企业负责人谈了情况和建议。这些企业大多登上过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联重科还连续入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顺着李强的步伐不难看出,“先进制造业”无疑是此次调研最鲜明的主题。李强指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关口,我们坚守制造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做强制造业的力度必须加大。
“我国的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北大国发院“中国经济前景报告会”上表示,产业升级至关重要。过去制造业中,生产技术含量较低、资本投入少的品类,大多需要依靠进口;随着产业升级,国内产品能够进行进口替代,不仅能壮大国内市场,也能吸引国际上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更高的产品,这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一重要内容,正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时,为其擘画的宏伟蓝图之一。此次李强选择这里作为首站,意义深远。
近年来,湖南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以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驱动增长新引擎。2022年11月,湖南有4个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在此基础上,湖南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输变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等一批成长快、有潜力的产业向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
深入企业调研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
此次,李强首站到访的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其硬质合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被称为株洲制造“三驾马车”,而这“三驾马车”,也是李强此次考察的重点。
一位铁路系统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次考察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是铁路系统内的重要研发地之一,拥有中国行业唯一3个“国字号”实验室——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车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重载运输、磁悬浮等多个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是中国动车组技术的发祥地,其研制的160公里“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牵引我国普速铁路进入动车时代,是我国电力机车的“领头羊”之一。
“可以说,这是对我国高铁车辆的高度关注。”上述铁路人士表示。
而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是我国第一块硬质合金的制造者,正因为此,株洲被称为我国硬质合金产业的发源地,其硬质合金产业规模居亚洲第一。
硬质材料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广泛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刀具、钴具和耐磨零部件,其高端数控刀具、盾构刀具、金刚石锯,一方面带动产业链上游钨、钴等有色冶炼的高附加值利用,另一方面,也向下游辐射航天航空、电子通讯、机械加工等生产领域,是我国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一环。
去年,株洲硬质合金集团5000吨高性能碳化钨智能生产线投产,成功弥补了产业链原料短板。目前,已经形成涵盖从上游钨金属开采冶炼到中游刀具加工、下游终端产品制造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海外订单销售收入持续稳居全国首位。
湖南山河科技则是专业从事通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此次,李强考察了株洲制造“三驾马车”,得知其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非常高兴。他说,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根本靠创新、靠人才。企业要大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优秀科技人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打造更多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科技创新的价值和生命力在应用,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产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加强产品外观设计,以产品创新引领和拓展市场需求。
在长沙,李强考察了长沙比亚迪汽车、中国铁建重工、蓝思科技等企业。在比亚迪长沙雨花基地,李强参观了展厅及汽车四大工艺生产线,对比亚迪作为制造业的代表给予了高度赞扬并鼓励道:“比亚迪现在是行业龙头,不仅做中国行业龙头,更要做世界行业龙头!”“比亚迪一直干实业,实体经济、制造业都是我们非常鼓励的事!”“我对比亚迪充满信心,希望你们越做越好!”
他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培育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鼓励创业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要下功夫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补齐短板,在优势领域巩固领先地位,在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实现领跑,加快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制造业当家,优质企业是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原来的“跟跑”为主的状态,变成了“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的多元状态。
在此次李强主持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上,朱华荣从确保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减轻车企负担,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国企整体优势,加速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共享和产业孵化;优化国企考核要素,引导企业加大中长期投入等五项建议。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则在此前表示,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所在,关乎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迫切需要强化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支撑作用,也迫切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李强指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关口,我们坚守制造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做强制造业的力度必须加大。要紧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战略统筹谋划,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应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是由技术来推动的,从技术周期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创新、升级的黄金时代。”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在“中国经济前景报告会”上表示。
按照要求,未来,我国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导向,形成先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生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