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盈利前景堪忧,昔日“华南王”珠江啤酒三重压力下如何突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齐萌 张智 深圳报道
2月21日盘后,珠江啤酒(002461.SZ)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9.3亿元,同比上涨8.6%,归属股东净利润(下称“净利润”)5.98亿元,同比下滑2.1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5.32亿元,同比上涨6.60%,公司增收不增利。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公司近五年财报孩发现,公司扣非净利润在2018年—2021年增速明显放缓,2021年同比下滑4.61%,但2022年又同比增长6.66%。从其年化扣非净利润及同比增长率的五年趋势图可以看到,截至2022年9月30日,珠江啤酒年化扣非净利润近三个季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同比增长率近11个季度以来呈下降趋势,公司盈利前景堪忧。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珠江啤酒面临着向高端化、去区域化、与头部争夺市场份额等三重压力。
在向高端化方面,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珠江啤酒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区域消费特征与趋势来推动产品升级。而在去区域化方面,受访专家均表示,目前并非是珠江啤酒大力发展全国市场的好时机。“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提升,涉及到很高不确定性的营销投入,如果缺少足够的差异化优势,那么这种策略不见得会带来正面的收益,毕竟全国啤酒市场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争夺市场份额方面,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可能更多要考虑的是轻资产运营和联合运营这两种方式。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近11个季度呈下降趋势
公告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啤酒销量133.85万吨,同比增长4.87%;实现营业总收入492813.72万元,同比增长8.60%;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0,631.47万元、59,816.42万元和53,221.50万元,同比分别减少3.28%、减少2.13%和增长6.60%。
“公司利润总额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扣非净利润同比上涨,说明来自于非主营业务的利润呈同比明显下降态势。”柏文喜表示。对此,沈萌也指出,这说明一些非经营性的损益对业绩表现形成短期负面影响。
业绩快报显示,公司本报告期末资产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39.40亿元、96.14亿元,比本报告期初分别增长3.12%、3.58%。
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展降本增效等工作应对成本上涨影响,土地资产处置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
记者梳理公司近五年财报发现,2018年—2022年公司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在2018年—2021年增速逐年放缓,在2022年时同比下滑2.13%;扣非归母净利润在2018年—2021年增速放缓,2021年同比下滑4.61%,2022年又同比增长6.66%。
相较于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然而,往往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会更领先于扣非净利润反映企业盈利的趋势,有可能出现扣非净利润还在增长,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已经开始出现掉头下滑的迹象,珠江啤酒正是如此。
从其年化扣非的净利润及同比增长率的五年趋势图可以看到,截至2022年9月30日,珠江啤酒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近11个季度以来呈下降趋势。
三重压力下如何突围?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珠江啤酒面临着向高端化、去区域化、与头部争夺市场份额等三重压力。
据2021年中银证券发布的《啤酒行业深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啤酒市场已跨进“下半场”的竞争,各家酒企通过高端化举措寻求高质量发展,珠江啤酒也是如此。
在2019年年报中,珠海啤酒表示,正式进军高端啤酒,打造高端+特色啤酒产品形象,把珠江啤酒打造成为中国中高端啤酒领军企业及国内领先的啤酒文化产业运营商。
产品结构向中高端靠拢,其中2020年—2021年纯生啤酒销量占比分别为41%,44.94%,同比提升2.6%、4.07%;罐类产品销量占比分别为31%、32.19%,同比提升1.3%及0.83%;2020年—2021年97纯生高端核心产品销量分别为7.72万吨、15.68万吨,同比增长176.77%、103.18%。
2020年—2021年珠江啤酒高档产品营收分别为21.70亿元、25.13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15.78% ;中档产品实现营收分别为15.04亿元、15.10亿元,2021同比增长0.43% ;大众化产品实现营收分别为3.87亿元、2.68亿元,2021同比下降30.85%。
尽管如此,但其与行业其他头部品牌的高端化布局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8 年中国高端啤酒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是百威,占有率高达 46.6%,超过身后的青岛、华润、嘉士伯、喜力等公司占有率的总和。
对此,柏文喜表示,对于珠江啤酒而言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区域消费特征与趋势来推动产品升级,而不可盲目地脱离实际与其他品牌攀比,以免出现冒进之风险。
然而,沈萌和江瀚则指出中国啤酒市场高端化是个伪命题。沈萌指出,市场通过“高端化”的名义进行收益整体结构性上移,在最上面推出价格更高、收益更大的产品,同时淘汰或缩减价格更低、收益更小的产品,这并不是产品创新。
江瀚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于高端啤酒的认知程度不高,而且大部分工业化生产的拉格啤酒实现高端化的压力也比较大。
同时,虽然珠江啤酒早已完成了全国布局,但其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公司销售市场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南市场,在华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公司产品有较强的忠诚度。
那么,目前是否是珠江啤酒大力发展全国市场的好时机?受访专家均持否定观点,“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提升,涉及到很高不确定性的营销投入,如果缺少足够的差异化优势,那么这种策略不见得会带来正面的收益,毕竟全国啤酒市场的竞争都非常激烈。”沈萌对本报记者表示。
沈萌指出,市场空间有限是影响业绩成长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但包括成本上涨、收益率竞争性下滑等也同样可能削弱成长性。
除空间局限外,江瀚认为珠江啤酒营收增长缓慢与啤酒市场整体下滑趋势有关。柏文喜则指出,消费不振与转型升级缓慢也是主要原因,这也是啤酒行业的共同特征。
此外,据《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啤酒市场主要被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这五大啤酒厂商占据,在此竞争格局下,珠江啤酒江如何寻找机会获得市场?
江瀚认为,可能更多要考虑的是轻资产运营和联合运营这两种方式。沈萌则表示,需拿出足以显示差异化的产品创新。柏文喜认为,需从企业战略与经营策略层面进行深刻检视与调整。
对于珠江啤酒未来发展?沈萌表示,珠江啤酒具有区域性,但缺少特色,与全国啤酒品牌类似,竞争几乎都靠价格比拼驱动。
而柏文喜则指出,作为具有深厚影响力积淀的老牌啤酒,珠江啤酒的市场基础良好,如果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调整得当、实施得力,未来发展还是十分看好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