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上海助力“经济巨轮”远航

作者:耿倩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1-14 19:13:51

摘要: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城市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上海助力“经济巨轮”远航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耿倩 胡金华 上海报道

1月14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胜利闭幕。会议期间,根据大会提案统计起止时间,共收到提案931件。根据《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提案审查工作细则》,立案883件。

其中,“数字金融”成为关注重点。“上海正在着力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等发展趋势,都对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现有的金融产品体系、风控、运营等都要加速更新迭代,提高金融服务供给的针对性、适配性。”1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陈其昌在“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表示。

同时,上海也提出了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城市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

当前,数字经济是被寄予厚望的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政府陆续颁布政策。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等,要求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对上海来说,金融行业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数字金融则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因此,发展数字金融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上海一直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建设。2021年8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主要任务措施是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提到,要依托“一网通办”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持续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共用,支持银行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效率;助推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等业务,鼓励银行为供应链票据提供更便利的贴现;推进智慧银行建设、智能投资管理服务、保险产品创新等领域应用。

上海金融机构打造了新型金融服务基础设施。2022年初,浦发银行与华为共同打造了数字化名片“物的银行”,将银行直接服务对象由“人”延伸到“智能物”。其中,“浦慧云仓”引入AI能力和多维度数据的校验,将普通仓库转变为“金融仓”,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仓库的现场管理与业务流程中。

有些机构还上线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疫情期间,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依托招贷APP线上申请、线上预审批、远程视频实调、客户经理在线服务、贷后服务线上化等金融科技优势,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接续难的问题。

尽管如此,在上海两会上,如何更好地通过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金融数据的通畅性和使用率,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的普惠度,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仍然受到广泛关注。

对此,陈其昌建议,要严把平台准入门槛,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创新,政府牵头,关键产业龙头、主流金融机构、领先的科技公司、监管机构联合评估,审慎选择产业金融科技平台并加以扶持。金融机构基于平台数据,可提供随借随还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循环类金融产品。

“数字平台要切实为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资金,成为链接平台各方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有效桥梁。上海应出台产业金融扶持基金,支持科技公司专注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完善产业链、企业资产的数字化穿透和预警能力,更好地管控风险。”陈其昌表示。

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着力发展数字产业集群也是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重要途径。在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科创研究室主任王兴全表示:“近年来,上海的数字经济展示出了强大的经济效益、发展韧性和社会担当,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将助力上海‘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目前,上海汇聚了大量的数字企业,其中既包括哔哩哔哩、美团点评、携程、商汤这样的龙头企业,也包含了国内外知名数字企业的上海总部。但发展数字产业集群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王兴全表示,打造集群品牌建设可以更好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在集群品牌建设上着力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可以与企业自身品牌发展相互为用。当前,上海的数字经济已经在在线生活、互动游戏、垂直平台、调性社区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一些活动主题可以有组织地围绕优势细分行业进行。”

另外,还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平台合力。王兴全表示,要在城市平台搭建上做好统筹,同时更好发挥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等的牵头领导,政策优惠引导与禀赋主导并举助推集群发展。

在王兴全看来,上海数字企业的出海更多表现为本土运营服务能力的输出,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创新,来推动现象级出海企业的涌现,以及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的供应链出海发力。而数字企业跨境牵涉到服务跨境、数据跨境、资金跨境、内容跨境,国内外相关标准模糊区间较大。具体可通过设立数字经济总部、结算行担保等构成的白名单体系,为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解决行业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科技人才的需求随之呈“井喷式”增长,但供需失衡、结构矛盾等问题比较突出。根据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会长王奕的提案,目前上海企业对数字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方向的数字技能人才尤为短缺;高校等人才培养培训机构在与数字职业对接方面稍显滞后,对数字经济相关新学科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此外,对数字人才的专业水平、成果识别、潜在能力、需求匹配度,目前还缺乏客观、专业、权威的评判方式与标准。

对此,科协界别建议,要依托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等平台,联动浙江、江苏、安徽,争取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对长三角高端数字科技人才的专项优惠,强化人才激励措施和政策保障,共建数字科技人才高地;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层次分明、培用匹配的数字科技人才培育体系;鼓励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动链接高校教育,定向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数字人才;依据数字职业标注成果,由政府部门牵头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推进数字职业技术技能标准的编制、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等工作,进一步激发数字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