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岳强势重建广发行 花旗派驻高层“全线换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蓝 姝 广州报道
一场从行长、首席风险官至总行部门负责人、分行行长在内的人事改革风云背后,广发行空降的董事长董建岳正在用他的强势推动力,推动广发行进行一轮前所未有的改革,重建广发行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作为“方方面面让我来广发行”的标志性人物,董建岳重建广发行的开局工作似乎拨云见日,在缔造共同利益格局下,花旗从2006年以来派驻广发行的管理团队全面换血。
增资终获股东支持
关键性的支持与一致正在达成,关键性的阻力似乎已经排除。
4月8日,广发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以补充资本为核心的增发方案获得高票通过。按照4.38元/股的增发价格,对广发行老股东花旗和中国人寿来说,意味着各自要掏出近30亿真金白银。事实上,增发前四位各占20%的大股东已经一致表态将按照股份比例出资,这是董建岳们得以顺利形成提案召开股东大会的前提条件。此前,广发行前董事长李若虹曾试图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解决资本问题,但终因股东层面的阻力而难以实施。
董建岳凭他将能带给广发行的前景取得了股东们的支持。事实上,在银监会今年新的资本监管指标硬约束下,发行次级债始终无法补充核心资本,包括分支机构增设、上市等进程都将受制约,共同的利益前景和董带来的希望成为几位股东达成一致的重要前提。
前几大股东已经取得一致,其余小股东如果不参与增发认购,就意味着现有股份比例将被进一步稀释。几经踌躇权衡,老股东代表粤财信托在股东大会上亦投了赞成票,原来广东省各级财政名义下的股份统一归口由粤财信托代持。
“这意味着股东全面认可和支持董建岳的工作。”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在增资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是股东担心与顾虑太多,由于广发行的机制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股东看不到前景。”
包括以前被中资股东们认为“霸气”而“强势”的外资股东花旗在内,都“低头”全面支持着董建岳在广发行的工作。
花旗派驻团队将离开
记者了解到,包括花旗派驻广发行的现任行长辛迈豪、首席风险官岱默奇在内的核心高管层即将离开,此前不久,《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悉主管零售业务的另一位核心高管林文和已经离开了广发行,这在外界看来很可能是花旗放弃广发行管理权,甚至退出广发行的一个信号。
“并不能简单这么看,只能说广发行采用了另外一种战略,更符合自己经济利益的战略。”上述知情人士分析,事实上,花旗并不愿意放弃在广发行的话语权,此番增资花旗依然按股份比例现金出资,另外花旗派出的柏德礼和罗杰已经获通过成为董事会新董事,其中罗杰接替即将退休的原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岱默奇的职务。花旗方面已经公布了辛迈豪新的职务,广发行方面接任行长的人选尽管目前还不确定,但将依然由花旗方面派驻。
董建岳则将花旗与广发行的关系战略性地推进了一步。董似乎更懂得广发行如何利用花旗的优势。他称与辛迈豪合作得“非常好”。针对中小企业的“好融通”就是根据中国的市场,与花旗一起研究设计的一款新产品,现在规模已达200亿,不良率为零。
在共同的利益前景下,中外股东的分歧正在董建岳的斡旋下达成一致。“花旗是支持广发行上市的。”董建岳表示,“大家的目的都是要把广发银行做好。花旗来到中国,如果连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搞不好,人们也会质疑花旗的水平,这关系着花旗的声誉。”董建岳以他出色的斡旋与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花旗的首肯,这是花旗在广发行“低头”的深层次内涵。
如何破解旧广发行顽疾
在某种程度上,董建岳扮演了救火队长的角色,“我到广发行,应该说方方面面都希望我来,来了以后感受到的困难比我想象的多。广发行尽管经过2006年重组,无论是机构、流程、风险控制还是IT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比我想象中的广发行,问题还是要多一点。”改变机制,革新观念,这成为董建岳推动系列改革的出发点。
进入2010年以来,董建岳调研与酝酿已久的大改革启动,《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总体规划》正式实施。总行中层干部“全体起立”,所有的部门总经理岗位都要实行竞聘上岗,此外,广发行对外大发英雄帖,一些关键部门管理岗位实行公开对外招聘。目前,广发行对总行25个部门负责人的调整已经基本结束,对利益关系更为复杂的分行负责人调整的改革已经全面展开。目前,副行长层面的配置正在布局,原副行长王新的职务空缺已由中国人寿法律部原总经理郑勇接替,而林文和、辛迈豪们的接替者们正在全面遴选。
在董建岳看来,“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领导,如果领导选对了,员工我们可以换,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解决。”人事改革成为广发行系列改革的重中之重,而配合董建岳推进广发行人事改革的则是董建岳多年的老部下孙涛,孙担任广发行的人力资源总监。
“我想未来的广发行,不仅是在管理上、风险控制上、业务流程整合、在IT方面上有一个比较出色的表现,同时在业务发展上也会有良好的表现。简单地说,我们希望用3-4年时间再建一个广发行,就是用3-4年的时间做22年的事儿,再用3-4年的时间我们争取重新回到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董建岳如是说。
董建岳正在进行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让广发行摆脱地方区域性银行身份,即将出水的“广发银行”将成为一家全国意义上的股份制银行,这里面有双重含义,摆脱广东省政府的控制,终结历史广发行“人治时代”;另外赋予广发银行市场化的管控机制,实现上市,实现战略投资者们期待的长远利益。
历经三年多的广发行重组,正面临着新阶段的新故事。董建岳正在用他的努力给股东们带来希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