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基金沦落 “非主流”引监管层担忧

作者:陈旭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16 19:37:55

摘要:基金沦落 “非主流”引监管层担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旭 北京报道

   公募基金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市场里举足轻重的力量,但这只力量似乎正在逐渐弱化。在不断膨胀的股票总市值面前,一向倡导价值投资的基金总体规模却徘徊不前,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从最高峰的35%降为目前的17%。本报记者获悉,基金业逐渐丧失市场话语权,已引发监管层关注。
话语权逐渐弱化
    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A股市场总流通市值为15.66万亿,而截至4月15日的所有581只基金的总份额为2.51万亿份,资产净值为2.7万亿元,基金业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为17.24%。而在2007年12月底基金业最鼎盛时期,这个比例是35.27%,而当时市场上一共只有346只基金。
    “前有大势不振,后有私募和一对多猛追。”银河证券分析师王群航点出了基金行业话语权萎缩的原因。“2007年的大牛市情况下,基金的月度发行规模和总规模都达到了峰值,但是牛市过后,基金行业的盈利效应跌入低谷,加上一对多和私募基金分流了大量公募基金的高端客户,所以就出现了量升规模降的现象。”王群航总结说。
    据Wind统计,从2009年1月至今,阳光私募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了240亿元。而且记者注意到,在2008年8月公募基金总规模经历寒冬时,阳光私募22只产品单月募集金额达到了74亿元,这种情况是否又会在2010年出现?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曾经感叹,现在的私募在人才方面完全不输公募,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孙建冬都奔赴私募,是有深层原因的。灵活性高,不必要顾及监管层的种种规定都让公募的基金经理有些羡慕。“在一只只公募基金任经理5年以上的人屈指可数,其间的诱惑很多,特别是来自私募的。”这位投资总监感叹。
    中海基金副总经理方培池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主体市场的监管机构,都会希望市场的主流是重视投资者利益,专业性强的投资者。但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投资者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我认为不能仅仅以基金业丧失话语权来概括现在的市场现象。如果眼光放长一些,这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经过程,虽然相比2007年基金行业的总体规模和占比下降了,但我认为对投资者是件好事,2007年的市场非理性因素居多,对投资者未必是件好事,相应的,我认为现在这个阶段的情况非常理性。”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肖锋告诉记者,经过2年多的股改,今年将迎来国内A股市场的全流通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流通股份及市值会越来越大,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相对比重的下降是正常的情况,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这个比重会逐步增加。
有个“好爸爸”比啥都强
    面对市场份额的萎缩,基金公司疼在心里。
    一位基金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这个行业,有个好爸爸比什么都强。”这个“爸爸”指的是股东。
    记者注意到,背靠银行股东的基金在今年的发行大战中光芒四射。相对于一般基金今年仅能募集不足10亿的水平,农银汇理中小盘募集97.31亿元,中银蓝筹精选募集61.84亿元,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募集23.18亿元。
    渠道,还是渠道。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区域渠道经理告诉记者:“谁的孩子谁不爱?但是今年都挺难的,因为发行审批放开了,一个渠道同时卖七八只基金,谁也好不了。基金公司在规模上都要依靠策略,虽然我们在网点上有先天优势,但是很多事情也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基金公司的业绩,因为他们买的是未来。”
    在此条件下,基金业的从新洗牌在所难免,一些公司为了绕开渠道的束缚而费尽周折,记者获悉,华夏基金在北京设立了5家直销中心,但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出于对人员及成本的考虑,无法进行这样的渠道扩张。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高层告诉记者,我们没有渠道股东,而且现在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我们的压力很大,今年我们要发四个产品,怎么和别人区别开很让我们苦恼。基金行业从新洗牌已经开始,我们是很早进入企业年金领域和境外资产管理领域的公司,目前其他公司也在争抢这个市场,虽然说目前这个“非传统”公募业务的规模效益还未显现,但是数年之后,市场一定会惊讶于这部分业务资金进入股市的力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