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年内融资将超60亿元,为何隐私计算赛道受到资本青睐?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22 14:34:14

摘要:“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隐私计算初创公司累计获得63笔股权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达到56.1亿元,如果加上四季度的融资金额,全年突破60亿是没有悬念的。近年来,隐私计算领域融资活跃度整体向好,特别是获得融资的隐私计算公司数量,呈现明显上升状态。”

年内融资将超60亿元,为何隐私计算赛道受到资本青睐?

(图片来源:壹零财经提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对于外界而言,隐私计算并不算一个熟悉的词,但是在敏锐的资本看来,衍生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隐私计算市场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成为了一个新的赛道。

今年是隐私计算异军突起的一年,得益于全球范围内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隐私计算相关的思维创新和技术的突破,隐私计算逐渐达到了可以商用的程度。由于隐私计算解决的是数据互联互通问题,在数据价值和隐私保护提升的大背景下,隐私计算成为数据应用领域中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赛道。

“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隐私计算初创公司累计获得63笔股权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达到56.1亿元,如果加上四季度的融资金额,全年突破60亿是没有悬念的。近年来,隐私计算领域融资活跃度整体向好,特别是获得融资的隐私计算公司数量,呈现明显上升状态。相信在未来,隐私计算将是数字经济的标配,没有隐私计算的应用将会寸步难行。”12月15日,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围绕隐私计算的主题交流会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蓝象智联创始人、董事长童玲看来,隐私计算技术是促进企业和企业之间数据互联互通的唯一技术解,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说去年是隐私计算技术元年,那么今年就是商业落地元年,以金融为代表的部分行业开启大规模招标,成为需求最大、预算最为充足的行业,2022年将会有更多现象级场景出现。

年内融资活跃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涉及到隐私计算的国内企业融资轮次中,A轮及其之前的融资数量为40笔,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约为7.4亿元;B轮融资11笔,对应的金额高达26.3亿元。早期阶段(B轮及其以前)的融资数量占81%,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对此,于百程分析指出,隐私计算领域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上处于探索阶段。从服务对象来看,在中国国内,隐私计算市场目前主要是一个面向企业的市场。但是在美国,已经出现了通过为企业提供隐私计算服务从而间接为个人提供隐私保护服务的模式,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直接为个人提供隐私保护服务的应用。在国内,具体的商业模式包括硬件销售、软件销售、平台分润以及开源模式。

“目前市场上涉及的隐私计算公司大概分为十类,其中隐私计算领域的初创公司可能是最活跃的,公司数量也很多。另外还有很多做数据服务、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区块链、人工智能、云服务、安全服务等背景的公司,在业务应用的过程中也会碰到数据,也要用隐私计算的方式解决,所以这一类公司也进入隐私计算领域。对于互联网头部公司来说,他们生态体系庞大,合作方众多,生态内的数据互通问题,推动着巨头公司从平台化的视角开展隐私计算研究和应用。”于百程进一步解释。

而蚂蚁集团可信原生技术总监秦承刚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看到隐私计算这四个字,大家可能会想到多方安全计算(MPC)、联邦学习(FL)、可信执行环境(TEE)等等。但是他个人认为,隐私计算本质上还是为了解决数据在真正流转过程中,数据安全本身的问题。所以隐私计算它不仅仅是隐私,也不仅仅是计算,而是需要能够贯穿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

“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会有若干个环节,我们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够保障数据安全。这里有两个关键点,即在各个环节上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完整性就是不能被篡改;机密性是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把数据变成纯密态的机密性,在中国我们也必须采用国密的形式来做。把这两个诉求,映射到具体的技术上,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技术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供应链安全保障,包括我们的应用隔离以及网络存储的透明加密等等。”秦承刚分析指出。

他进一步表示,每一个技术点都和硬件有非常强的耦合关系,比如可信计算,需要有可信芯片。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也需要通过这些可信芯片来对软件、固件进行迁移,在信用隔离上必须要用到很多的设备。在网络和存储的透明加密上需要用到密码卡或者是DPU;在可信执行环境上,更是必须依赖具备TEE能力的处理器。

童玲则在受访中乐观预期,随着当前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监管的制度推进之中,从今年到明年整个监管环境制度都在突破,隐私计算将迎来“三浪叠加”效应:第一浪通过早期的创新尝试,验证技术和产品可用,吸引第一批“吃螃蟹”的客户;第二浪通过现象级场景,让第一批“吃螃蟹”的客户尝到甜头,抢占先机;第三浪监管环境、法律制度的突破。《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为隐私计算提供了发展机会和法律规范。

“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内,隐私计算同时在形成这三个层面的一系列效应。‘三浪叠加’必将推动隐私计算以更快的速度、以更深远的方式来推动行业发展。但是,在第三浪中还需要通过确立隐私计算的技术定位,实现密码学技术和法律制度的真正结合,隐私计算技术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真正腾飞起来。”童玲指出。

现象级场景明年将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每一项新技术诸如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技术都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隐私计算作为一个新名词,也不例外。

就在15日的交流会上,同盾科技合伙人、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晓林表示,通过研究中国隐私计算发展路径和美国隐私计算发展路径的区别发现,美国隐私计算发展路径是自下而上的,他们更多是在研究底层技术,比如密码学怎么突破、软硬件怎么结合等等;中国则主要是在做上层应用,自上而下应用驱动。“用一句话来说,只要真正把场景和业务做起来,那就是全世界最牛的技术。”

童玲向《华夏时报》记者预计,未来隐私计算赛道的头部效应可能会加大。她认为在每一个垂直行业,比如金融行业、政府行业、医疗行业等,都会有几个头部企业脱颖而出。而数据的流通本质上就是数据的物流,隐私计算做数据的物流,也会像物流行业一样出现头部效应。

虽然隐私计算已经成功引起了资本的兴趣,但是资本投资隐私计算赛道成功的机率有多大呢?

“在隐私计算赛道里,很多公司的技术路线并不相同,有的是基于联邦学习,有的是基于多方安全,那么是不是会存在技术路径上的优劣?最终会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由国家主导的平台性流通场所?隐私计算行业未来的生态又是怎样的?”作为长期关注以及投资文化科技领域的敦鸿资产合伙人杨哲12月20日在受访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对此,同盾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解决方案总监Simon指出,不同的技术路线就像工具箱里不同的的工具,人不可能用一把锤子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不论是多方安全计算(MPC)、可信执行环境(TEE),还是联邦学习(FL)、区块链等等,都可以整合进来,不同的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用什么技术取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存在派系之争或技术优劣。关于最终形态,Simon认为,还是回到“工具箱”角度来看,所有的扳手都长的差不多,所有的榔头也都长的差不多,这说明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大家找到了一个最佳实践,然后不停迭代,慢慢就有了行业标准,到最后可能是看谁的工具做得更好。

“现在隐私计算技术和行业发展其实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最后会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工具,还是要看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细分领域和赛道。从硬件角度来讲,它其实是隐私计算的基础设施。隐私计算在市场上的发展,可能需要一个爆点来加速整个技术产品市场的发展,我认为硬件会是其中之一。隐私计算密码学的硬件加速已经开始从学术界走向了工业界。蚂蚁集团在行业积累的基础上,对ECDH、全同态等密码运算进行了硬件加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如此,我们结合行业经验与自身积累,将Trust Native基础设施与密码学加速能力整合成了一套面向隐私计算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既对算力进行了加速,也提升了数据安全的能力。”秦承刚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