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深圳综改试点方案落地一周年:首批清单40个事项实现任务过半,政策“大礼包”利好不断

作者:葛爱峰 王敬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14 22:12:57

摘要:随着“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的落地,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中,已有22条正式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中。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更是让包括深圳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释放出蓬勃的活力。

深圳综改试点方案落地一周年:首批清单40个事项实现任务过半,政策“大礼包”利好不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王敬 深圳报道

去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转眼一年过去,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据悉,随着“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的落地,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中,已有22条正式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中。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更是让包括深圳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释放出蓬勃的活力。

阶段性成效显著

10月14日上午,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覃伟中表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民生服务供给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改革成果,形成了落地见效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的良好态势。

据悉,综改阶段性成效带来的政策红利正在不断释放。自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以来,新上市公司208家,IPO合计融资超过1500亿元,港澳涉税、规划、医疗等专业人士获准在深圳提供服务,在港澳上市的9种药品和2种医疗器械率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批使用。

经过一年的筹划,目前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已在深圳率先试点实施。

稍早前的10月12日,深圳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成为我国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的离岸人民币政府债。此外,深圳还率先建立并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并率先在全国发布首个完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体系的先行实施都凸显了综改的引领作用。

而综改的示范效应也正逐步显现。据悉,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深圳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第一批试验成果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国推广。

在经济特区立法权方面,深圳新制定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条例、首部数据条例、首部绿色金融条例等17部地方性法规,修改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10部地方性法规,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覃伟中介绍,一年来,深圳在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方面,有“四个率先”: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率先实施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率先开展通关便利化改革,着力打造一流的通关环境;率先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填补了我国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空白。

据了解,依托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圳构建起快速受理、授权、确权、维权的全链条保护体系,率先建立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深圳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指标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均排名首位。今年1-8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同比增长22.6%,PCT国际专利量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此外,围绕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等方面,深圳推出便利通关“新29条”措施,着力打造一流的通关环境,大力推行“湾区组合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报关成本降低30%。今年1-8月,深圳进出口总额增长15.9%。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以特区立法形式于今年3月1日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个人破产法规,成立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上线首个个人破产一体化办理平台,填补了我国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空白。截止到9月底,深圳法院共收到个人破产申请755件,正式立案审查42件,审查终结32件,启动破产程序13件。同事,深圳大力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首创市场主体除名制、依职权注销制,试点歇业制,目前已批量除名531家商事主体,依职权注销85家商事主体。

提升“五力”、打造“五地”成首条全国推广经验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总共5方面47条,其中第一方面就是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覃伟中在发布会上表示,完善深圳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主要是围绕提升“五力”、打造“五地”。其中,“五力”是指创新引领力、创新硬实力、创新驱动力、创新支撑力和创新源动力,“五地”则与“五力”相互对应,分别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和“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据悉,深圳是全国首例以立法形式明确将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方面,深圳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完善科研经费长期稳定投入机制;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鹏城实验室,高水平打造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创新平台。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上,致力于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深圳路径,聚焦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工业母机、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破解一批“卡脖子”问题。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我们国家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难点。深圳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覃伟中表示,“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了1万亿,占GDP比重达37.1%。”

金融助力科技创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在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创建下,深圳已设立全国首支规模达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全力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投资近400个天使项目,培育潜在的独角兽企业32家。

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创新引才用才等制度的实施下,引才、育才并培养本地人才,推动深圳高等教育高水平、有特色发展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据覃伟中介绍,目前,深圳的人才总量超过600万,其中科技人才超过200万,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接下来,深圳将高标准完成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努力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覃伟中在发布会上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