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中国深海深地深空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北斗产业年产值达4033亿元,“奋斗者”号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

作者:公培佳 张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9-28 14:47:14

摘要:在与会专家看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层次正在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不断提高创新管理与服务效率,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深海深地深空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北斗产业年产值达4033亿元,“奋斗者”号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见习记者 张琪 济南摄影报道

当下,全球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既包含机遇,更充满挑战。深海、深地、深空作为目前创新度最活跃的三大领域,在深化技术发展与产业重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不断展现出央企在加强高新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历史成就。

北斗系统全球导航,“奋斗者”号万米探海,油气勘探捷报频传……当前全球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深海深地深空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北斗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同时也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比如火神山、雷神山等抢险救灾场合,2020年北斗产业产值高达4033亿元,”在9月24日举办的中国企业论坛“科学家讲坛:深海深地深空技术与产业重构”平行论坛上,“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总指挥杨慧表示,“未来将以北斗为基础,然后融合多元,建立天地一体化的时空集中网和导航信息服务网。”

而在与会专家看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层次正在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不断提高创新管理与服务效率,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天捷报频传

近年来,中央企业以国家重大需求为指引,加强高新技术研究,推动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高速列车、特高压输变电、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杨慧介绍了我国卫星导航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先有源,再无源;先试验,再服务;先区域,再全球”三步走的发展过程,系统阐释了北斗人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攻坚克难所取得的技术创新。

“从1994年北斗立项北斗一号,到2004年立项北斗二号,再到2016年布设北斗三号,中国正在一步步地将北斗系统从覆盖中国、覆盖亚太,发展到覆盖全球,这其中离不开数代人的心血。”杨慧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卫星开工服务上,表彰新时代北斗精神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对此,杨慧理解为:“自主创新,在工程上的创新是北斗工程的核心价值,是不得已的主动选择;开放融合,卫星系统毕竟是一个后来的系统,前面包括伽利略系统等都比北斗系统要早,因此要兼容;万众一心,工程人对此深有体会,困难的时候也是激情燃烧的时候;追求卓越,航天具有的不可维修性,要求零缺陷。另外北斗不同于其他的航天产品,它的唯一不同点就是追求高精度。”

此外,从整个卫星系统发射时间上来看,卫星的发射序列是越来越快的,30颗星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整个工程提前了半年。

杨慧表示,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电力、公共安全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和民生领域,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未来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作为,需要加快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北斗导航系统。

据了解,2020年北斗产业产值已高达4033亿元,但杨慧表示:“北斗离用得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的导航是全员导航,将以北斗为基础,融合多元化,建立天地一体化的时空集中网和导航信息服务网。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要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系统,这是我们的愿景。’”

下海卓有成效

在中国人眼中,“九天揽月”和“五洋捉鳖”并列重要,深海的“深”,和太空的“远”一样难以企及。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核心研制任务,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三天以后,“奋斗者”号再度实现万米深潜,并与“沧海”号联合作业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万米洋底直播。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在论坛上回顾了中国载人深潜二十年来的发展,蛟龙号、深深海勇士号的技术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去年完成的万米级“奋斗者”号的研制和海试,针对深渊极端环境,开展极致设计,通过极限制造,反映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的最新进展。

据叶聪介绍,相较于国外载人潜水器发展的高峰期,中国潜水器投入使用的时间都要晚很多。因此,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科考来讲,中国的潜水器在深潜领域承担了一个阶段的主要角色、任务。

而蛟龙号有很多从零到一的过程。2002年到2012年,中国花了十年的时间,用了国际上的材料和制造,包括检测,研制出了蛟龙号,也就是中国第一个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之前我们国家的载人潜水深度没有超过600米,在蛟龙之后是7013米。蛟龙号涉及到的很多作业,都是中国的第一次,也为之后的很多工作建立了流程。

2009年到2017年研制出的勇士号,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可控,并且国产化率高达95%,完成了装备从无到有,在作业方面也有一些推进。比如它开展了考古柔性的作业,开展了和无人潜水器的联合作业,还参加了人道主义的探索、打捞作业。在科考方面,勇士号使中国第一次在远海发现了新的海洋现象。

关于“奋斗者”号的未来,叶聪表示:“我们正在探索项目群的模式,包括管理机构,现在正在进行放管服,包括一杆子插到底的技术条线等。”

入地难题攻克

“上天”捷报频传,“下海”卓有成效,“入地”同样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2018年10月6日,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达200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产能评价,涪陵页岩气田资源量2.1万亿方,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此次成功开采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具备商业化开发页岩气能力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地质师郭旭升在论坛上表示,向地球深部进军,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中国石化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目前中国石化在深地能源成矿规律、勘探技术装备、智能化研究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当前深地产业方兴未艾,迫切需要加大深层油气、地热等能源的开发力度,且配套的新材料、人工智能技术等均有较大的需求,下一步有希望建成自主深地探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郭旭升还在论坛上介绍了攻克难题的方法。他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攻关方向来看,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向深秋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我们要从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和其他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对于油气行业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入手:一是要重构深地科学理论体系,来占领科学高地;二是要建设深地油气资源透明地球,突破技术瓶颈。”

通过攻克难关,也取得了一些惊喜进展。据郭旭升介绍,一是揭示了我们国家南方海相页岩气生出储和保存机理,提出了“二元富集”规律新认识;二是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海洋环境它承接的页岩矿物质是不一样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科技三会”上指出,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海深、地深、空探探测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公培佳
公培佳

《华夏时报》总编辑助理、总编室主任,分管华夏时报网、新媒体,长期任报纸头版头条主编、高级记者,关注宏观经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收藏趋势。2016年起,任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2012年-2016年连续5年任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初选评委,2017年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获得者。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