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地产“双重共振”筑底 华侨城A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近四成
地产开发进入下半场。在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且不断升级、作用持续发酵的当下,房地产行业利润空间持续缩小,房企生存压力渐大、内卷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身处其中,华侨城A(000069.SZ)却长期保持稳健发展。
过去一年,受疫情严重冲击,华侨城A仍通过加快去化速度、优化负债结构、“以收定投”等多种手段降低资金风险,三道红线全部为“绿”,顺利跻身千亿房企之列。
继去年全面上涨的优秀成绩单后,2021年上半年,在文旅综合业务与房地产开发业务双重驱动作用下,华侨城A保持了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8月25日晚间,华侨城A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结转收入大幅上升,保持了稳定的盈利水平,经营现金流健康持稳、资产负债结构稳定。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14亿元,同比增长34.41%;签约销售面积及签约销售金额则分别同比增长58%、41%,增速可观。
业绩稳增长:“绿档”之下弹性十足,优质土储支撑销售安全垫
半年报指出,2021年上半年,国内疫情的逐渐稳定为我国文化旅游、房地产行业带来缓和机会。而凭借地产与文旅业务的“双重共振”,2021年1-6月份,华侨城A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230.14亿元,同比增长34.41%,实现净利润23.66亿元,同比增长15.09%;整体实现签约销售面积226万平米、签约销售金额达447亿,分别同比增长58%、41%。
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通过节庆活动、创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等形式,公司旗下文化旅游业务实现创新发展,效果显著。据半年报,上半年华侨城A旗下26家景区、25家酒店、1家旅行社、6家开放式旅游区、1台旅游演艺共接待游客2848.2万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60%;地产业务方面,上半年公司项目推盘、销售、回款同比去年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值得一提的是,物业公司上半年新增管理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储备管理面积36万平方米。目前整体管理项目占地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业务范围覆盖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武汉等66个城市,初步完成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布局。
今年以来,各地楼市调控空前密集。而在政策密集调控下,“安全”也成为房企们最为关键的发展要素。凭“绿档”加持的华侨城A,其资金面上的弹性为其投融资保留了足够的空间,收放自如。
上半年,华侨城A狠抓财务风险管控力度,截至报告期末,华侨城A有息负债总额1380.66亿元,较年初减少33.92亿,资产负债及长短期占比结构稳定。“三道红线”稳中趋好,持续保持“绿档”水平。
据克而瑞统计显示,房地产行业国企发债融资成本近期大幅下降,尤其是7月国企发行债券票面利率较6月下调近80个基点,仅有3.45%,为今年最低。这其中,华侨城A7月发债量最高,共发行了20亿元的中期票据,年限3-5年,融资利率3.16-3.52%,以及发行了15亿元的超短融资券,显示出游刃有余、进退有度的融资优势,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华侨城A稳健发展以及良好的经营管控能的肯定。
另一方面,近年华侨城A强调提高周转效率的重要性。得益于上半年公司房地产周转提速,公司回款率保持高位,低成本拿地扩张再次提速。凭借文旅地产协同发力的优势,华侨城A深化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成渝及西安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及重点城市,利用自身在文旅综合项目成片开发方面的优势,积极获取核心优质文旅资源项目以及周转快、收益好的房地产项目,保证了充沛、优质的土地储备。
今年以来,“两集中”供地新政下,实力雄厚的国企拿地表现更为积极。仅从拿地金额来看,央企拿地金额达2917.77亿元,占比27%。
上半年,华侨城A累计获取土地项目14个,新增土地面积194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深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等重点战略区域及热点城市。“两集中”首轮供地中,5月份华侨城A首进苏州,以85亿一举斩获姑苏区两宗宅地和相城区一宗商住地。中泰证券、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首轮集中供地下,土地市场价格有所提升,叠加房企融资环境趋紧,短期内房企利润率将受到一定冲击,而“土地两集中”新政或将进一步凸显华侨城A的拿地优势。
业务结构优:“文旅+地产”协同,优质产品品牌打造护城河
优异业绩的背后,是华侨城A在战略方向、业务结构等多个角度的清晰而颇具前瞻性的布局。在中国度假产业于疫情可控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大环境中,与多家房企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不同,作为华侨城集团下旅游板块及房地产板块的上市公司,华侨城A坚持文旅带动地产、地产反哺文旅“正循环”的底层逻辑,近年确立了“主题公园领跑者、旅游产业领军者、城镇化价值实现者”三大战略定位,公司产业结构逐渐升级。
从公司两大核心业务上来看,房地产开发和文化旅游业务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在产业协同上更是具备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成为一流文旅企业的路上,地产开发业务是拉动华侨城A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而通过文旅勾地的方式,华侨城A则始终保持成本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华侨城A并非是强调规模、追求快速膨胀的企业,而是着力获取优质的资源,包括土地、文旅项目等,发挥成片综合开发、提升城市品质的优势。
在城镇化进程下,对于成片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近几年,多个城市在土拍、商品住宅建设提出“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加码,而这也是华侨城A的优势所在。长期以来,华侨城A长秉持“优质生活创想家”品牌定位,以优质的项目配套赢得市场口碑,不管是经验还是所打造的产品都被打上了“品质优异”的标签。
例如,位于广东佛山的顺德欢乐海岸PLUS项目,其天鹅堡产品与欢乐时光主题公园、顺德玛雅海滩水公园、蓝汐假日酒店、三馆一所一中心(盒子美术馆、龙舟汇博物馆、顺德美食博物馆、青云文社研究所、国际美食文化交流中心)、曲水湾风情商业街、O’PLAZA欢乐海岸购物中心、顺峰山湿地公园等有机组合,融合延展了华侨城在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的金牌产品力,将最优质滨水空间、街道、广场连接,软硬件配套丰富且品质感十足;华中文旅大盘襄阳华侨城,这片8.48平方米公里土地上的一系列高品质规划悉数兑现,其中的天鹅堡、纯水岸已成为襄阳高端住宅的一张名片,临近的国内首个陪伴陪伴式自然亲子乐园奇趣童年亲子乐园开园两个月即迎客超25万人次,奇梦海滩水乐园在2020年仅半年时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片区综合开发的品牌实力与经验优势可谓无出其右。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报指出,第二轮集中出让强调的“竞品质”规定,有利于从源头上引导房地产市场供应高品质住宅产品。而将“品质”列入房企拿地以及建造标准中,对于房企的成本管控能力及产品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拥有成熟成本管理体系及优秀产品力的房企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房企的距离,并提高自身利润率,同时优秀建筑品质带来的品牌效应也将对购房者产生一定品牌效应,对销售端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对于一贯注重品质的华侨城A而言,无疑是脱颖而出的又一良机。
此外,为实施新战略指导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华侨城A近年陆续抛出部分资产,既实现资产结构和投资布局的优化,也起到收缩业务战线、聚焦战略核心的作用,有效提升资产经营效益,优化公司现金流;产品线方面,华侨城A积极地对原有文旅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不断增加优质旅游项目,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华侨城A方面表示,将以打造“世界一流”文旅企业为目标,始终坚持创新、坚持品质、坚持特色,不断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未来公司将持续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富有文化底蕴、具有先行示范意义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深化产品迭代升级,构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公司也将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力建设“数字华侨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产业新增长极,打开产业新增长空间,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持续奋斗。
编辑:程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