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越高越买 刚性需求支撑通辽房地产

作者:包涵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2-19 19:56:24

摘要:越高越买 刚性需求支撑通辽房地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涵 内蒙古通辽报道

   “能想象吗?这里就是从前的那片荒地,当年这里连个路灯都没有,在五中下晚自习回家的时候我都不敢往这个方向看。”通辽滨河区板块的一位房产销售顾问刘旭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年以后这里会成为全市最好的小区汇集处,中苑新区、水岸春城、吉地华府都在这儿。
    2010年,通辽房市的变迁成为众多三线城市房市的缩影。通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有着310万人口的地级市,如今正处于农牧业向工业转型的时期。
    春节前一周,通辽的二手房平均房价约为每平方米2195元。而就在7年前,通辽市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才不过900元而已。
房价跳着涨
    实际上,通辽市的房地产市场集中大规模发展的时间较短。在住宅供应上,最大的增量出现在2005年,那一年的新增户数约为4730户,同比增长了54%,其后的几年住宅市场供应量总体连续加大。
    2003年以前的几年,通辽商品住宅价格基本都徘徊在900元左右,从2004年开始,价格开始爆发式上涨。从时点上来看,其房价启动的时间虽落后于一线城市,但也并未孤立于中国整体的房地产大环境的发展之外。
    温州人形容通辽市的城区规划是:一江两片一主一副,一条滨河景观带、六个城区片。
    “政府的规划是西移北扩,当时大家就那么一听,基本没人想过来西北这边,这边的房子当时均价都在1500元左右。后来,政府、人大、政协、法院真的都搬到这边办公了,听说第四中学跟电视台以后也会陆续搬过去。这样房价一下就涨起来了,人气也越来越旺,现在的均价都在2000-3000元左右。滨河这边的北岸华庭涨了就有好几百了。”刘旭华告诉记者。
    “我哪个小区都跑过,要说便宜,目前只有开发区的房子涨的不多,那边没什么单位,人少,配套设施也还没有齐全,但房子开发的特多,多数都空置着,开发商为了回收资金也许会有降价的可能。”刘旭华说。
    通辽人钟爱大户型住宅,新开发的楼盘当中,主力户型基本全为90-130平方米,这也是市场最畅销的户型。北区新开发项目大户型较为集中,如吉地华府120-160平方米的户型所占比例就较大。在市区则以中等户型为主,面积多在70-110平方米之间,如亲水人家主力户型就在90-100平方米。记者在各个小区里走走就能发现,这里的住宅小区多以砖混多层为主,多数都在6层或6层以下,北欧、加拿大风格的建筑开始兴起,随处可见尖顶小楼与柔和的砖红、咖啡色外墙,非常安逸,相比之下,高层和小高层的住宅楼盘较少,记者所知道的高层住宅目前只有盛世银座和高尔夫都市花园。
    不仅是住宅,通辽市市区内的高层和小高层商铺也并不多见,和园家具城、万通地产项目也是高层,而且基本上都集中在开发区。
刚性需求为主
    根据采访情况,记者发现未来一段时间,通辽市最紧俏的地段还是市中心区域,因为可再开发的空间小,价格将相对很高。此外,新区的价格有逐渐逼近甚至超越中心区域价格的态势。至于开发区,由于目前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跟不上,缺乏人气,地产巨头的造城欲望也不是很强烈,短期内房价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在通辽目前的购房群体中,自住型购买者还是主体,购房的动力还是基于改善居住环境、婚房、首次置业等情况,刚性需求较为强劲。投资投机的比例有,但是不会超过两成,炒房的人应该暂时不会炒通辽的楼盘,因为升值的速度和空间都没有那么大,真的升值了也未必有人来接。”深谙通辽房地产市场的通明市场信息研究公司研究员李辉告诉本报记者,从购买力上来说,工薪阶层平均1000多元的工资尚没有能力批量囤房,有两三套以上住房的多为生意人、企事业单位高层或者政府公务员。
    他认为,总体来说,通辽房地产市场还是健康的,但市内的好地段都是开发商花巨资买下来的,当时的原材料价格也很高,成本放在那,降价基本没可能,3000元左右的房价将成为市民心里逐渐被接受的价位。
    通辽市目前属于城市化程度相对不高的地级市,如今,政府正在为加快人口向城镇聚集开通绿色通道,使得通辽市周边的旗县购房者成为不可忽视的购买力量,其在市区买房多数是为了孩子上学,或是在城市定居。
    “通辽周边旗县支柱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牧民收入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其潜在的购房愿望。如开鲁有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基地,科尔沁左翼后旗的旅游业、农牧业近年发展迅速,霍林郭勒市以煤炭生产为主,生活的富裕使这部分居民的住房需求被提前释放,体现在市场上的表现即为消化速度和消化量的增加。”李辉分析。
    在通辽一家本土房产网站上的房价预期调查显示,截至目前,认为2010年通辽房价会大幅上涨和准备今年买房的人一样多,都将近五成。“这说明消费者左右不了房价,虽然认为高,但对目前的价格水平还是能接受的,这容易出现越高越买的情况。”李辉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