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解码新势力」三巨头实现毛利率转正后 如何保证造血能力?

作者:牛小欧 翟亚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21 15:58:04

摘要:不难发现,对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来说,离实现真正盈利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加速消除这段距离,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解码新势力」三巨头实现毛利率转正后   如何保证造血能力?

见习记者 牛小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如今汽车行业迎来巨变,背靠“新四化”的浪潮,作为传统汽车颠覆者的造车新势力应运而生,尽管目前的资产规模、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盈利水平都远不如传统巨型车企,可是在时代变革的风口下,拥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追捧。

随着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公司相继IPO,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格局已定。蔚来、小鹏也在近日发布了一季度财报,蔚来汽车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人民币79.8亿元,同比增长481.8%,整车销售毛利率21.2%,综合毛利率19.5%;小鹏汽车2021 年第一季度,营收人民币 29.51 亿元,同比增长 616.1%,毛利率提升至11.2% ,首次进入两位数区间,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0.1%。理想虽未公布一季度财报,但2020财年理想汽车营收94.61亿元,同比增长3231.33%,毛利率为16.38%,汽车销售毛利率为8.4%。

三强格局已定 毛利率均转正

有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汽车行业来说,毛利率转正就意味着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造血能力有所提升。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毛利率转正则意味着离实现大规模化生产更进一步,毕竟只有实现大规模标准化工业生产、批量化交付,才能实现大幅度盈利。反之,毛利率下降,则意味着企业烧钱的速度依然比营收增加的速度快,实现规模化经济的目标就更遥远。毛利率代表着车企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更进一步体现了车企的赚钱能力。”

2020财年,“蔚小理”三家均首次达成全年毛利率为正,这也离不开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认可。2020年特斯拉股价翻了7倍一度成为全球市值第一车企,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来汽车股价翻了11倍,市值超越了包括戴姆勒、宝马等老牌造车大企业,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上市即被热捧……这说明造车新势力正在迅猛发展,甚至已开始发挥倒逼作用。

汽车评论员任万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2021年造车新势力依旧会呈现高增长的态势,一方面是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未变;另一方面是造车新势力不断完善产品、产业链布局,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于在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来说,未来仍具更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而回望中国汽车市场,相聚美股的蔚来、小鹏、理想已成为造车新势力三强,奠定了目前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

亟需打破桎梏 提升造血能力

尽管如今蔚小理在财务方面都呈现出了营收增长、亏损收窄、毛利转好的态势,且销量也在持续攀升,但是在光鲜背后,隐忧仍在。“三兄弟”亏损依旧,还未走出“卖一辆亏一辆”的旧伤,造血能力依然未能实现,各自还有亟需打破的桎梏。

2021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净亏损为人民币7.87亿元,亏损幅度高于去年同期(6.5亿元),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蔚来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4.51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收窄73.3%。理想2020财年虽然从第四季度开始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75亿元,但全年亏损额仍为1.52亿元。

蔚来汽车前四个月交付量约为2.7万辆,蔚来汽车4月交付7102辆,同比增长125.1%,并在4月7日蔚来汽车迎来了第10万辆辆量产车下线,达成了新的里程碑。但横向对比之下,蔚来的表现就并不再出众。《华夏时报》记者核对乘联会发布的1-4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时发现,前5名具体排名是五菱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欧拉黑猫和特斯拉Model Y,而蔚来EC6仅排在第15名。

如今对于蔚来而言,在确保交付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如何协调稳定服务、降低成本,才是扭转持续亏损的关键所在。

而蔚来似乎走了一条“饮鸩止渴”的道路。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下旬,蔚来汽车上线0首付购车活动。在五一期间,朋友圈蔚来信息流广告除了“0首付”外,还有“全车型立减12.8万”的文案字样,但这些内容无法在浏览器中搜到公开广告页,蔚来回应媒体称“优惠活动均在NIO App里。”除此之外,蔚来也热衷于推出免息活动,而免息的实质就是变相降价。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虽然以价换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得销量提升明显,还能在短期内迎来小高潮。可如果一味沉溺于价格下探并非长久之计,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一味以价换量不但会丧失其原有品牌定位,品牌溢价力也在不断丧失,甚至将自己的潜在客户越推越远。价格‘跳水’会让人认为是对其自身品牌不自信的表现,甚至给人造成售价虚高,性价比低的印象。同时也是对前期购买的消费者的一个不尊重,对口碑造成影响。”

理想汽车前四个月交付量约为1.8万辆,理想ONE4月共交付5539辆,同比增长111.3%。尽管在1-4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上理想位于榜单第八名,但理想旗下目前仅理想ONE(中大型SUV )一款增程新能源车型,过于单一的产品线是其需要改变的关键之一。

QQ图片20210521113502.png

汽车行业分析师郑谊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理想汽车仅靠理想ONE一款车支撑好几年可以减少亏损,活得更久,这也是为什么理想汽车相比蔚来、小鹏都更早地实现了正毛利率。但理想汽车的短板也随之暴露,比如存在感不高。”

在技术层面,理想汽车选择的增程式技术也相对小众。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王显斌告诉记者:“增程式技术在中国市场与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BEV(纯电动汽车)相比,一方面,可以成为其他路线的有效补充,一定程度上解决续航里程焦虑和充电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玩家较少,市场供给产品并不充裕,难于规模化培养供应链体系,未来产业成本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很显然,理想也意识旗下产品亟待更新换血,《华夏时报》记者获悉,2021款理想ONE将于5月25日发布。郑谊分析认为:“理想ONE是2019年上市,到2021年也是三年的时间了,理想应该要在2021年推出中期改款,因为再没有中期改款,又没有全新车型的话,那么理想品牌的竞争力就大打折扣了。”

小鹏汽车前四个月交付量约为1.8万辆,4月交付量为5147辆,在同比增长285%。1-4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上,小鹏P7位于第十四名,同时,未来缺芯问题也会对其造成困扰。在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首次承认公司正受到芯片短缺的限制。在何小鹏的预估中,今年Q2将是芯片短缺最严重的阶段。这个困扰当前所有新能源车企的难题,仍将持续至少半年。

变革之下 靠卖软件讲述新故事?

不难发现,对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来说,离实现真正盈利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加速消除这段距离,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如今软件在汽车中承担或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最开始的“机械定义汽车”到“电器定义汽车” 再到“电子定义汽车”最后到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毋庸置疑,这是造车新势力实现反超的最好时机,造车三巨头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简而言之,在未实现规模效益时刻、如何尽可能摊薄成本,探索售车之外的盈利模式就是制胜关键。

QQ图片20210521113553.png

小鹏汽车一季度财报显示,1月26日,小鹏开始向客户推出XPILOT 3.0的OTA更新,并开始从XPILOT软件中获得收益。其提供的数据显示,小鹏第一季度从XPILOT3.0的收入是8000万,其中5000万为去年的收入,3000万为一季度的收入,软件收入占了小鹏汽车总收入的2.5%。这意味着,小鹏第一次靠软件挣到了钱。

在今年2月,蔚来推出首付15%,3年30万免息的促销政策,前提是选装科技包(完整一套NIO Pilot蔚来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或100度电池包或购买签名版车型。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蔚来财务副总裁在解释当季毛利率提升至19.5%时说:“毛利增长主要得益于100度电池和NIO Pilot选装率的增加,其中100度电池包的毛利贡献在5000元左右,NIO Pilot 8000元左右。100度电池包一季度的选装率在25%,预计该渗透率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也会持续。”

理想汽车在2020年9月与英伟达及德赛西威正式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并计划将在2022年推出的下一款车型——全尺寸增程式智能SUV上率先使用NVIDIA Orin系统级芯片。与英伟达的合作,代表着理想汽车发力辅助驾驶的决心。 4月20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上宣布:理想汽车所有车型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完全标配,包含软件、数据服务、地图服务、算力硬件、传感器等,既不收软件激活的费用,也不收订阅的费用。尽管理想汽车剑走偏锋,没有盲目入局“软件贩卖大军”。但理想汽车自动驾驶产品经理徐浩公开表示,目前自动驾驶窗口期很短,如果以完全自动驾驶为目标,现在缺的是大量真实用户使用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系统更快迭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标配比选配或订阅更有意义。这也意味着,赚钱重要。但对于目前没有特别鲜明标签的理想汽车而言,要想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扳回一局,当务之急是抢窗口期。

变革之下,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正在革新,产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也将发生变化。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愈加残酷的“战场”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对资源的争夺将变得更加激烈,会加快弱势竞争者出局的速度,但同时也会加速资源向强势竞争者聚拢。而首战告捷的三巨头并没有时间庆祝胜利,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打赢接下来更加艰巨的战役,才能确保自己不被“洗牌出局”。

编辑:于建平 主编:王大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