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华夏时评:依法助残落实处 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14 20:04:38

摘要:要让有志向、有能力的残疾人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全社会首先应该把助残行动落到实处,在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基础上,把为残疾人办实事的工作,放在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大背景之下,推动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华夏时评:依法助残落实处 推动高质量发展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今年的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年,这个助残日有着特别的意义。

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的《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保障残疾人权利的专门性法律,通过法律制度规定并全面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完善了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这一部残疾人的基本法,提供的是基本的保障,《残疾人保障法》实施的30年,就是我国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的30年。

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指出了“提升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能力”,这其实是在保障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更高要求。

要让有志向、有能力的残疾人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全社会首先应该把助残行动落到实处,在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基础上,把为残疾人办实事的工作,放在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大背景之下,推动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要让每一个残疾人过得精彩,就需要让他们的残疾得到康复,教育得到保障,就业创业得到帮扶,助残的关键,在于助残的质量,在帮扶困难的基础上,再去推一把,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做到自食其力,并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仅是针对这一个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而是针对今后的助残工作的每一天,全社会尤其是相关部门需要做的工作,是广泛的,也是切实的:

要关注残疾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需求。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宣传,提高政策透明度,积极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做好残疾人基本医疗卫生和相关康复服务,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做好残疾预防教育,开展有效的示范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

要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做到“一人一案”,解决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巩固提升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要落实《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倾斜政策;

还要为农村低收入残疾人拓宽就业渠道。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鼓励用人单位以岗适人、因人设岗。加强职业指导,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网上残疾人就业服务与培训。加大对疫情影响下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力度,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帮扶政策。

据了解,近五年来,有563.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了产业扶持,有16.1万贫困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增收。83.6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扶贫小额贷款支持,9.2万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扶持。有328.6万人次贫困残疾人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获得1-2项劳动技能。通过发展手工编织为13.1万贫困残疾人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帮助3.2万人实现就业增收。有46.7万贫困残疾人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发展产业增收。1.8万贫困视力残疾人通过接受推拿按摩培训实现就业增收。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扶上马、推一把,才是扶残助残的最优方案,把康复、教育和就业等,放在扶残助残工作的核心位置上,让每一个残疾人,活出他最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