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产品的好坏难以衡量?强化“生产公益产品”概念或是良药

作者:陈柯宇 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11 19:49:25

摘要:​洪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评估机构到底有多少、位于哪里、到底谁在做评估、谁需要做评估以及需要做什么样的评估等,这些基本数据我们都还没有,所以我们平台作为服务支持性机构,需要对此搭建一个基础的评估数据库。”

公益产品的好坏难以衡量?强化“生产公益产品”概念或是良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柯宇 文梅 北京报道

“免费午餐”“童伴妈妈”“蚂蚁森林”“99公益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出现在公众面前,有的声势浩大,有的不断接受着质疑。

那么公益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到底如何?是根据媒体曝光量评判还是根据官方的态度定位?公益项目的评估是否有一个较为科学化的标准?

“公益评估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工具、路径等对公益项目进行评估,去检查公益项目的服务方以及资源的使用是否有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有效公益’。可以通过有效公益检验公益项目服务是否落地,整个社会组织是否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是否通过公益服务项目促进了社会创新,甚至使一些政策得到改善。”4月23日,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董事长庄爱玲在首届公益行业评估大会上说道。

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秘书处的洪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平台作为服务支持性机构,需要搭建一个基础的评估数据库。

事实上,公益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对接到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当中,那么对公益项目进行评估到底要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目标?在做评估时是否应借鉴企业的经验?公益应该因为包含着利他主义的倾向而不被作为产品去评估吗?我们试图通过多位专家的意见找出答案。

有效公益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自1981年我国第一家公益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成立以来,中国的公益事业已走过40年历程,然而这40年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在过去10年里,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组织大量涌现,供方越来越多,社会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公益捐赠额大幅提升,政府购买服务大量出现,于是在这种公益组织和项目涌入的情况下,急需一个工具或是一种方法去衡量公益项目是否有效。

目前对公益项目的评估机构开始涌现,但普遍面临着评估体系匮乏、评估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以及评估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洪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评估机构到底有多少、位于哪里、到底谁在做评估、谁需要做评估以及需要做什么样的评估等,这些基本数据我们都还没有,所以我们平台作为服务支持性机构,需要对此搭建一个基础的评估数据库。”

要想使公益项目成为有效公益,平台肩负着重要使命。庄爱玲认为,首先要制定并推广行业评估标准、培养评估专业人才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时我们讨论认为,平台的目标是五年内能够推动评估等相关标准获得行业认可,打造出中国公益行业最专业、最有效的评估类基础设施,构建公益支持生态体系的一部分,平台的理念是要系统地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它的积极变化。这些都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所以不仅要吸收跨部门、跨界的成熟经验,同时还要对评估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者。”

缺乏“生产公益产品”的概念

目前,我们对公益项目的评价更多来源于外界媒体的反应、相关官员的态度与表彰以及项目投资金额的多少,然而这对于一个公益项目本身来讲,似乎并不是一种科学而专业的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陶传进认为,目前公益行业对于公益产品的好坏难以衡量,最主要的在于缺乏“生产公益产品”的概念。他坦言,疫情期间显现出我们社会底层的毛细血管处更需要公益的力量,但有的基金会捐赠了大量的资金和物料,到头来是为了与政府和企业比谁的贡献更大,这就是公益被官员和媒体牵着走的典型表现,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便会导致如此。

在对公益项目的评价中,政府等级评估和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过程中所聘请的社会第三方力量评估很相似,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审核公益项目的材料、规范性以及具体动作。而陶传进认为这会带来两个极为不好的后果:社会组织被收编或是公众对公益组织的失望。

对公益项目的审查,目前倾向于核实项目组返回的照片、文件等信息,容易导致两个不好的现象产生:一个是给被评机构造成额外的负担,另一个是容易诱使造假行为的发生。更有甚者,极个别第三方评估机构会变本加厉施加“权力”和管控,导致政府购买服务领域明显开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此外,对公益项目的评价也无法和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科学实验相比较。陶传进指出,例如一个公益项目拿出50万投资,给30个人让其利用这笔资金对疫情中受影响的人进行心理干预,即使这个项目被证明是效果明显的,对比没有接受心理干预的人“效果显著”,但也无法说明这个项目是真正有效的。因为这50万给其他愿意真心帮助他人的志愿者也可能达到同等效果,而类似这样的变量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懂得公益行业的第三方或是专家,利用生产公益产品的概念对公益项目进行评估。”

对此,上海卓越公益事业评估中心徐本亮提出,要想提高评估的有效性,进而推动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机构从业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公益机构要有清晰的使命和公信力;第二,要制定评估工作者的守则,包括伦理道德要求和专业水平要求在内;第三,要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建立标准、加强人才培养;第四,加强行业的交流和协作,集中讨论行业问题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